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诵读经典诗文,享受诗意童年.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诵读经典诗文,享受诗意童年.doc

诵读经典诗文,享受诗意童年   摘 要: 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本文就如何“诵读经典诗文,享受诗意童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诵读经典 固本强源 童蒙养正 诗词曲赋 文化根基   1988年,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发表了发人深省的宣言:人类要解决21世纪面临的问题,就应当到东方孔老夫子那里去寻求智慧。可见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卓越人士的共识。但是,当今时代,人们似乎更追逐一种时尚。古典文化的那一方天空逐渐被信息、技术等“一日千变”的“实用主义”所替代。“经典能适应时代潮流吗?”“少儿读经,是倒退还是创新?”这再次引发我们的思考。   我认为少儿读经不是创新,更不是倒退,而是一种必需。   首先,它是固本强源――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五四新文化救亡运动,当时提出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从那时起,孔孟之道、老庄哲学从小学语文课本里绝迹,而小华、小明、小英的白话文则承担起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学生学习状况如何?有一学生500字的作文竟用了64个“死了”,由此可见思想之颓靡,语言之苍白。因此,我们要培养熟悉中国文化经典的一代人,找回打开这个上下五千年文化宝库的钥匙。   其次是童蒙养正――打好做人基础的需要。经典中的“天下为公”的理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这些都是教学生做人的最好教材。 中华文化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有“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有“自强不息”、“厚得载物”的个人与社会的健康互动之道;还有“天地之大德曰生”、“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业尊生、与时俱进之道。这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无论从历史的责任感还是从时代的需要出发,通过倡导小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童蒙养正――打好做人基础的需要。   经典也是浸润一生――点亮智慧人生的需要。我国历代大师无一不是因诵读奠定文化根基;数学家苏步青具备雄厚的国学底蕴;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自小开始背诵中国文化经典;海尔集团总裁靠研读《孟子》、《老子》增进经营才干。正如铁凝所说:经典能传达出一个民族最有活力的呼吸,能表现出一个时代最本质的情绪,能代表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时代所能达到的最高的想象力。阅读经典可以点亮学生的智慧人生。所以语文老师要引领学生阅读经典。   我们诵读的目标有两个:(1)积累――丰厚底蕴,传承文化,培养谦谦的文化小巨人;(2)熏陶――陶冶性情,健全人格,培养彬彬的有礼小君子。我们诵读的方法有四个:(1)人人“入芝兰”。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我们首先得让学生爱上经典。我得到各科老师的配合,让音乐老师教古诗词歌曲;让美术老师教学生诗配画;让书法老师教孩子们临帖,字帖就是经典作品;让孩子们听百家讲坛;自己每天捧一本经典书籍,读到精彩处就给学生来上一段……这样学生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动手接触的都是经典,人人都进入经典的“芝兰”之室,感受到经典的魅力,从而有主动学习的欲望。   (2)颗颗串成珠。诗词曲赋,浩若烟海,灿如星辰,但它们并不是孤立的,我们在学的时候可以它们将连串成珠,形成主题式教学,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到诗海中‘饮酒作乐’”这个主题的教学,让学生知道诗与酒的不解之缘:古之送别有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古人”;古之相思有酒,“酒如愁肠,化作相思泪”;古之忧愁有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古之壮怀也有酒,“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学生还知道很多与酒相关的故事: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卓文君当垆卖酒……学生徜徉在中华民族独特的酒文化中,“沉醉不知归路”。另外,“千里共婵娟”的月亮文化,“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杨柳依依”的送别文化……都能串起无数的经典诗词,让学生在吟咏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处处妙解用。“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经典源于生活,只要做教育的有心人,妙加解用,看似平常的夕阳芳草就会成为教学的源头活水。比如欣赏着绵绵春雨,让学生学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便有了感性的认识;爬到山顶,吟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多了分理性的思考;站在浦阳江边,看江水流淌,吟诵“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一刻,他们和孔子的情意是相通的……回归生活学经典、用经典,让学生明白,无须仰视,经典俯首皆是,是亲切可触摸的。   (4)常常加点鲜。“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典诵读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就要常常加点鲜。我常用的保鲜剂有三种:一是吟诵翻新意――或吟或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