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第二节中和热燃烧热能源
第二节 中和热 燃烧热 能源 1、概念: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叫中和热。 三、中和热: 中和热是否就是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呢? 2、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的表示: H+(aq)+OH-(aq)=H2O (1) △H=-57.3kJ/mol 3、注意 ①中和反应对象为酸、碱稀溶液。因为浓酸和浓碱相互混合因稀释会伴随溶解热; ②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中和热的数值为固定值,与参加反应的强酸、强碱的量无关; ③弱酸或弱碱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随着反应的进行,要继续电离,而电离需要吸收热量拆开化学键,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数值小于57.3 kJ/mol。 ④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若中和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⑤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以生成1molH2O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4.中和热测定的实验步骤: 中和热的测定 ①. 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对此装置,你有何更好的建议? 两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盖严,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若换用隔热、密封性能更好的装置(如保温杯)会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②.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为什么? 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温度计上的酸会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故要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若倒入,会使总溶液的质量增加,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 ③.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 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④.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何不是1∶1,而是NaOH过量? 为了保证0.50 mol/L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 mol/L 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 ⑤.实验中实验数据怎样处理?怎样计算本实验的中和热? 实验原理: Q=mc△t Q : 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 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 混合液的比热容 常用4.18J/ (g·℃) △t: 反应前后的温度差 本实验中,所用酸、碱,它们的浓度均为0.50 mol/L,都是稀溶液,为计算简便,我们近似地认为,所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3,且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热容为 4.18 kJ/(kg·℃) Q 放= 0.418(t2-t1) kJ ΔH= - 0.418 (t2-t1) 0.025 kJ/mol ①作为量热器的仪器装置,要尽量减少热量散失。 ②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配制必须准确。 ③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必须量取准确。 ④温度计的读数要准确。 ⑤实验操作要快。 ⑥. 实验注意事项 【练习】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 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 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 是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环形玻璃搅拌棒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偏小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用50 mL 0.50mol/L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偏小 不等 相等 因为中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3水处理一车间TPM汇报材料1.ppt
- 【教师】2015春(新)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8-2-常见的酸和碱.ppt
-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 【新人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_第二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ppt
- 3测量技术基础.ppt
- 3流体动力学基础.ppt
- 3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doc
- 【数学】2.1.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课件.ppt
- 【新步步高】(江苏专用)2016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第21讲 走向直接的资本主义市场教案 人民版.doc
- 3游客容量专题研究报告.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