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戏剧名作欣赏.doc

  1. 1、本文档共1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第一单元 索福克勒斯与《俄狄浦斯王》 ? 1.通过研读俄狄浦斯的悲剧,感受剧中主人公的性格和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 ? 2.以《俄狄浦斯王》为例,了解西方戏剧的起源和主要特征。 ? 3.初步把握戏剧艺术的结构特点与“突转”的设置。 ? 教学设想 ? 一、通过“导言”的教学,学生从宏观上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戏剧以及戏剧发展的概貌。这一单元,学生面对的是西方戏剧发展源头上的一座里程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对这“第一只麻雀”的“解剖”,让学生领略“西方的经典戏剧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介绍应该简明,重点是戏剧的结构。 ? 二、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教材中选入的第三场和第四场。第三场的学习重点是关于戏剧的“突转”。把握“突转”的实质,不仅对戏剧欣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人们在进行日常生活的叙事时,也应该注意这方面的技巧。通过对第三场的朗读和讲解,让学生懂得,“突转”遵循的原则是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教师可以旁征博引,说明“突转”的技巧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之中。最好还能够让学生试编一些故事,尝试使用突转的技巧,在课堂上交流、切磋。 ? 三、第四场的重点是“蝎子式的追问”,教材中有关章节对此阐述得较为详细。在引导学生讨论时,不妨把话题扯开一些,例如:“什么是命运?”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或家人、亲戚、朋友的“命运”来认识:在古希腊戏剧中加以神秘化的所谓“命运”,本质上是人在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中,经常出现的客观的异己力量;在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时,这种异己力量的出现以及它们对于人的支配是很自然的、不可避免的;随着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把握,对于自身命运的支配权也愈益增加。对于命运,既不要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也不应该盲目悲观。再如“蝎子式的追问”如何深入?建议将“俄狄浦斯的态度”同“伊俄卡斯忒的态度”加以比较。事实上,这两种态度的分野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特别是当一桩灾祸发生了,其中可能涉及自己的责任时,“伊俄卡斯忒的态度”屡见不鲜,见惯不惊。但在“俄狄浦斯的态度”的观照下,便显出勇敢与怯懦的分界线。 ? 四、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曾上演过这部戏剧,有条件的话可以在课堂上观摩有关片段。 ? 赏析举隅 ? 一、关于《俄狄浦斯王》的主题。经典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多元的。除了教材所介绍的“人与命运”这个主题外,还有与之相近的说法,如该剧表现了“愿望与后果的背谬”。这一提法也可以作为“人与命运”的另一种表述。关于俄狄浦斯的故事,还有这样一种解释──认为这是一个“替罪羊”的故事。在古代埃及,有这样一种风俗──如果今年发生了一种特别大的天灾,弄得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就会想:一定是我们犯了什么罪,上天降祸于我们。那么怎么办呢?他们就把一群羊赶到荒野里去,让这群羊代替自己,赎洗自己的罪过,这些羊就叫做“替罪羊”。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的故事,是“替罪羊”的神话原型之一。俄狄浦斯本身并没有罪过,他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但是为什么要给他这样的命运?──当他知道自己就是那个杀父娶母的元凶后,俄狄浦斯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到处去行乞,以此来赎洗自己的罪过──但是事实上他是没有罪的,他不过是一个“替罪羊”,即当一个地方瘟疫流行,庄稼不生长,妇女生育能力下降时,大家找出来的“替罪羊”。这样的角色在我们现在的人类生活中,还有没有呢?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还有“俄狄浦斯情结”的提法,认为男孩子都有杀父娶母的潜意识。详见资料中的《〈俄狄浦斯王〉与〈哈姆莱特〉》。 ? 二、对于戏剧(剧本)总体结构的讲解,应贯彻“整体性原则”,即亚里斯多德所说的:“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所谓‘头’,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引起他事之发生者;所谓‘尾’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地上承某事者;所谓‘身’,指事之承前启后事。所以结构完美的布局不能随便起讫,而必须遵照此处所说的方式。”至于这一整体如何分段、以何方式连接或组合,则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于一格。现代戏剧对于这一原则的反叛,在此处应该提及,也可留在讲《等待戈多》时再展开。需要强调的是,在肯定现代主义的艺术创新价值时,不能认为整体性原则已经过时。事实上,当代戏剧(及其近亲电影)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依然遵循着这一古老的原则。从根本上说,不完整是绝对的,但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每一件具体事物又是完整的。一个人的生命有头有身有尾,一株植物、一栋房屋、一件事情也都是有头有身有尾的。可以说,完整性是自然造物的基本特性,它存在于从身体到身体之外的一切可感的常态事物之中。 ? 三、“突转”是戏剧在情节上区别于小说、散文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我们常说,戏剧是“动作的艺术”。动作中最富于戏剧特点的就是“突转”。亚里斯多德说:“悲剧所以使人惊心动魄,主要靠‘突转’与‘发现’”。事实上,传统喜剧的戏剧性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突转来实现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