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东海县羽山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doc

东海县羽山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海县羽山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doc

东海县羽山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   摘要 从技术路线、树种选择与配置、苗木规格、整地方法、造林技术等方面介绍了东海羽山困难立地造林和森林植被恢复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困难立地;造林;植被恢复技术;江苏东海;羽山   中图分类号 S7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138-02   羽山又名禹山,因大禹治水历史典故而闻名遐迩,是江苏省最早记入《史记》的地方。羽山位于江苏东海县境内,不仅是东海重要的森林资源,也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长期以来,由于人为活动的干扰,羽山森林植被受到极大破坏,导致山体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岩石大量裸露,生境立地变得非常严酷。整体表现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小,抵抗外界干扰和保持系统稳定的阈值较低,自我修复能力差的特点。森林恢复的困难地段面积很大,人工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林木生长迟缓,植被恢复速度慢,目前不少地段长期处于疏林或无林状态。针对立地调查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以及现有的植被状况,分别制定出不同山体土层类型的造林和植被恢复技术方案。   1 山体下部缓坡中厚土层类型   1.1 技术路线   该区主要分布于山体下部,立地条件较好,坡度较为平缓,平均土层厚度约30 cm,表层土壤含石量少,无岩面裸露。该区在保留原有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的方式,增加森林树种的多样性,补植部分色叶树种,深浅相间,错落有致,营造层次和色彩丰富的混交林分,以形成稳定的森林植物群落和优良的森林景观。   1.2 树种选择与配置   为了增加森林树种的多样性和景观效果,本区域选择适宜的乔木树种,包括香椿、楸树、栾树、樱花、银杏、枫香、柿树、雪松、乌桕等;适宜的小乔木和灌木树种,包括红枫、紫薇、金叶女贞、鸡爪槭等;另适当丛状配置部分孝顺竹。栽植树种可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见缝插针,乔灌搭配,错落配置。栽植数量视现有植被情况而定[1]。   1.3 苗木规格   乔木树种适宜采用带土球切根苗造林,并要求苗高为1.5 m以上,地径2.5 cm以上,土球25 cm以上,干形通直,树冠完整。小乔木和灌木树种最好能采用一至二年生容器苗造林。   1.4 整地方法   要求采用穴状整地,乔木栽植穴规格为40 cm×40 cm×30 cm,小乔木和灌木栽植穴规格为30 cm×30 cm×20 cm,穴面稍向内倾斜,以保蓄降水。   1.5 造林技术   早春或雨季(6―7月)进行人工植苗造林。带土球切根苗尽量保证土球完整,随起随栽,并尽可能将浮土踩实;容器苗造林时需及时去除塑料容器。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可采取高效保水剂和地膜覆盖处理。在栽植时将保水剂与土壤混合均匀后施入栽植穴中,乔木树种的施用量为20 g/株,小乔木和灌木树种的施用量为10 g/株。栽后灌透水,以保证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并保证保水剂充分吸水[2]。在栽植穴表面采用地膜覆盖,减少水分损失。   2 山体中上部斜坡薄层土壤类型   2.1 技术路线   该区主要分布于山体中上部,坡度较陡,立地较差,平均土层厚度不足20 cm,土壤瘠薄,含石量较高,岩石裸露率约35%。该区存在一定植被,但林相较单一,部分树种长势较弱,乔、灌、草的群落分布不明显。该区在对原有植被适当整理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的方式,同时适当增加乔木层的多样性,补植部分灌木和色叶树种,加速森林植被的恢复,改善森林群落的层次性和稳定性,以获得理想的森林景观。   2.2 树种选择与配置   本区域选择适宜的乔木树种包括楸树、麻栎、花楸、黄连木、苦楝、合欢、火炬树等;适宜的小乔木和灌木树种包括绣线菊、黄花槐、崖椒、盐肤木、化香、金丝桃、小蓬竹等。配置时主要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乔灌搭配。栽植数量视现有植被情况而定[3]。   2.3 苗木规格   各树种均最好采用一至二年生容器苗造林。   2.4 整地方法   要求采用鱼鳞坑整地。因造林苗木规格较小,整地前需对栽植地适当清理,以减少杂草和杂灌的竞争。鱼鳞坑要求长径40 cm,短径25 cm,深约20 cm。坑面低于原坡面,向内倾斜凹入,外侧修半环状土埂,高约15 cm。   2.5 造林技术   早春或雨季(6―7月)进行人工植苗造林,容器苗造林时需及时去除塑料容器,并踩实浮土。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可采取高效保水剂和地膜覆盖处理。   3 山体中上部陡坡薄层土壤类型   3.1 技术路线   该区主要分布于山体中上部,坡度陡峭,立地差,平均土层厚度小于10 cm,土壤瘠薄、干燥,土体极不连续,岩石裸露率70%以上,植被稀少。该区可采取人工植苗、播种造林和促进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方式,加速森林植被的恢复。对于大面积裸露的岩体,可见缝插绿,选择栽植藤本植物,采用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