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津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零月考 历史 含解析 by史.docVIP

天津市天津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零月考 历史 含解析 by史.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津市天津一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零月考 历史 含解析 by史

2013-2014-1天津一中高三年级零月考试卷 历史学科 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1.5分,30题共45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右图所示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社会变化的描述,该时期是 A.夏商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三国 D.两晋南北朝 【答案】B 考点: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显示中国古代历史正处于从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阶段,结合所学不难判断此种现象发生在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答案选B,A C D三项与上述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符。 考点:古代民主含义。中国古代书籍中有民主一词,但是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思,而是为民做主,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统治,故选C。 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答案】B 考点:春秋时期的经济、政治 。此题应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出现了大量的青铜器,这应该是在商周时期;二是出现了诸侯战争,并且有土地交换等内容,这反映了井田制开始瓦解,应该是在春秋时期。结合这两点分析,应该是周朝的重要的都城。故选B。夏朝未出现大量的青铜重器;秦汉早已经应用铁器了。因此ACD均错。 4.毛泽东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这表明他认为: A.分封制优于郡县制 B.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C.儒家远比法家高明 D.法家才是思想正统 【答案】B 考点:分封制与郡县制。“ 祖龙(指秦始皇)魂死业犹在”指:秦始皇虽然去世但其制度政策仍在影响后世。“孔学名高实秕糠”贬低儒家名不副实。赞扬子厚(柳宗元)支持郡县制,不要倒退到“文王”(分封制即封建制,封邦建国)。 5.《汉书·武帝纪》记载:“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比侯矣。”这在当时的最主要影响是 A.郡、国之间的矛盾 B.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C.推动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D. 推动小农经济的迅速发展 【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汉武帝的“推恩令”。分析关键词语“以邑分弟”“藩国始分”“子弟比侯矣”可知,王国越分越小,使地方无力对抗中央,这样就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故正确答案为B项。 6.”谱学的兴盛说明:①家族制度受宗法制的影响②门阀士族势力强大③社会等级森严、流动性差④行政管理系统发达: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考点:宗法制。由材料中的“家有谱系”可知是有家族制度的存在的,由“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贵有常尊,贱有等威”可知家族制度的维系是跟血缘关系密切相关的,故①②对,那么这直接导致了社会等级森严、流动性差,故③也符合题意;④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7. 考点:三省六部制。“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序中”可见AB与题干意思不符;D也不对,唐朝不是实行集体决策,而是指皇帝的决策受到三省的影响,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选C。 8.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臣关系的变化冲突主要体现在君权和相权的关系上,然后分朝代论述,理论上皇帝独断,但实际上皇帝不可能事事躬亲,皇帝独断而臣下分职,宰相居于中间,受皇帝委托主持政务,又是官僚机构和官僚群体的代表。宰相总的来说是一个非正式的官名,即只是拥有议政权和监督百官执行权的大臣之称。君臣关系以君权与相权的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王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化和削弱直至消失的过程。宋时,北宋在宰相之下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舍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这样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9.(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