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汉画像石导游词.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州汉画像石导游词

徐州汉画像石导游词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集中出土地,徐州的汉画像石与南京的六朝石刻、苏州的明清园林并称为”江苏三宝”。下面是xx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州汉画像石导游词,欢迎参考!   徐州汉画像石导游词1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位于云龙湖东岸,分南馆和北馆两个馆。南馆是新馆,靠近云龙山索道下站,具有现代化的外观;北馆是旧馆,外观仿唐宋建筑。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的画像石刻,南馆和北馆中展出了数百件汉画像石,刻画手法古朴浑厚,内容涉及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等方方面面,一定会让人文爱好者大呼“过瘾”。   北馆(旧馆)展出的主要是清代末年至1989年的汉画像石,这些汉画像石镶嵌在长廊和7个展室内。其中第一展室的炎、黄帝升仙图,第二展室内目前发现的汉画像石中时代最早的西王母图象,第三展室的纺织图,第四展室的迎宾宴饮图,第五展室的泗水捞鼎图,第七展室内在历史课本上出现过的牛耕图等,都是不容错过的精品。   南馆(新馆)展出的是1900年后新收藏的汉画像石,分六大部分。“神道天路”展出的是陵墓神道两边的石刻,“承天敬祖”展出祠堂石刻,“天工神韵”指具有艺术性、构图上有创意的汉画像石,“汉石春秋”展出的汉画像石内容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千秋地宫”展出的是墓地里的石刻,“碑刻题记”展出的是徐州出土的汉代刻字石碑。   如果你对汉画像石感兴趣,在艺术馆的汉画商店里可以买到汉画像石拓片,以留作纪念,拓片较贵,至少两、三百元。   徐州汉画像石导游词2   徐州汉画像石馆位于风景秀丽的云龙山、云龙湖之间。徐州是中国两汉文化的发祥地,汉画像石的集中出土地。汉画像石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是陈列、征集、研究汉画像石专题性博物馆,馆藏汉画像石1400余块。2001国家发改委批准利用国债资金建设汉画像石新馆。徐州汉画像石新馆和老馆比邻,占地面积10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关肇业教授主持设计   。建筑依山就势,由气势庞大的主入口平台、序厅、室内天井、主展厅、临时展厅等部分组成,建筑风格古朴庄重、粗犷雄浑,仿汉代建筑风格的汉阙作为建筑语言符号,蕴含着时空的神秘;强调绿化效果,建筑掩映在云龙山郁郁葱葱的树木中。内部设计三处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得建筑与山体浑然一体,形成了“建筑形式追求与山体的和谐;比例和装饰上强调徐州两汉文化雄浑的神韵和意境;细部以简化的不完整汉阙的形象同老馆呼应”的个性风格。   建成后的新馆陈列面积2500平米,陈列展出汉画像石400余块。新馆内部设施完善,有中央空调、直升电梯、学术报告厅、视频放映厅、数字监控等现代化设备,展品布置新颖,采用立体摆放、墓室复原,灯饰照明等手段,烘托汉画像石恢弘的气势。   新馆陈列的主题为“大汉王朝--石上史诗”,有“神道天路、祠堂敬祖、天工神韵、汉石春秋、千秋地宫、碑刻题记”六大部分,用馆藏精品画像石,解读汉文化中所包含的魅力,诠释两汉文化的灵魂。文物按照科学分类,由12个小单元展现汉代社会衣、食、住、行、征战比武、乐舞百戏、神话故事等社会百态,再现一个大气磅礴的时代,整个展览充溢着恢弘的史诗气氛。   新馆同时展出的还有“汉石墨韵--全国汉画像石精品拓片”,展出山东、河南、陕北、四川等地的画像石拓片100余幅。以全国最有代表性的画像石拓片,支撑“大汉王朝--石上史诗”这一主题。   新馆展出的画像石主要是1990年以后新收藏的文物精品,老馆仍然保留原来的风格,新、老馆有机结合,珠联壁合,共计展出画像石600余块,是全国最大的汉画像石专题博物馆。   徐州汉画像石导游词3   汉代营建坟墓、祠堂和门阙并刻有画面的石块称为画像石。这样的墓葬称为画像石墓,也称为画像石室或石椁。   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距今近2000年的许多未留姓名的画家、雕刻家在石块上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徐州汉画像石极少部分刻在石祠堂的壁上,绝大多数出自墓室内。目前,我国发现汉画像石的地域很广,但发现数量较多而又比较集中的有徐州、鲁南、河南南阳地区、四川中部和陕西北部。   汉画像石是汉代“生不极养,死乃祟丧”的产物。死者的后代为了尽“孝”道,用青石砌造仿照人间住宅的墓室,还有些墓空前砌有祭奠死者的祠堂,画像就刻在墓的四壁、顶部和祠堂的壁上。豪门富户如此,流风所及,黎民百姓争相效仿。徐州汉画像石墓的出现除了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有关外,还与当时徐州的自然条件有关。徐州周困多为丘陵地带, 石材非常丰富。石灰岩质地细腻,硬度适中,便于雕刻。   徐州的汉画像石极其丰富,发现也较早。最早注意徐州汉画像石的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