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转型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需要重新组织起来 1、计划经济时期 城乡不同的组织和管理模式 城市:单位制+居街制 农村:人民公社 配套制度:户籍制度、职业身份制度、档案制度、票证制度。 (1)人口老龄化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9%,65岁以上人口近1.4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1%。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已经连续三年下降,2014年末16-59岁(不含60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915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7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0%,下降0.6个百分点。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新特点 基本单位:家庭而非个体 主要内容:社区而非个体工作场所 核心难题:心理而非个体身体融入 新主体:子女而非个体自身 乡村治理中的新情况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引致的“空心村” “撤村并居”“农民集中居住”下的新型农村社区 名村实城的“超级村” 城市夹缝中的“城中村” 三、关键 3、正确处理政社关系 (1)加大政府向社会放权力度 (2)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 (3)改革人民团体 四、重点2 (四)培养社会工作者 (五)建设城乡社区: “区”“社”并重 ;基层社会治理 (六)规范和引导网络社会 安徽民政:爱邻联盟 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基层社会治理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 * (二)社会治理的特点 系统治理 依法治理 综合治理 源头治理 多元主体、民主协商、依法办事、以人为本 * (三)社会管理升级版 社会管理坚持的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 2、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 3、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 4、坚持统筹兼顾、协商协调 5、坚持依法管理、综合施策 社会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社会治理是社会管理的新发展、新境界。 * 社会管理中的问题 1、刚性“维稳观” 2、社会组织发育滞后 3、只讲维稳,不讲维权 4、只讲民生,不讲民主 * 三、关键 1、好的社会治理体制 2、新型社会治理体制 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 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 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目标 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 四、重点 (一)发展社会事业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人口政策和社会政策 (二)优化社会结构 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三)发展社会组织: 分类发展与管理; * 城市社区变化 老旧小区、单位大院、普通商品房小区、高档住宅小区、经济适用房社区、廉租房社区、棚户区改造社区、回迁及安置房小区、城中村社区;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外来人口聚居小区、少数民族聚居、“蚁族”聚居区、外国人社区。 * 四、重点3 (七)建设社会基础设施 1、信用 2、信息 3、社会规范:法律、道德、习俗、价值观 (八)扩大社会参与 畅通诉求表达渠道 信访:维权型、谋利型 * 城市社区变化 老旧小区、单位大院、普通商品房小区、高档住宅小区、经济适用房社区、廉租房社区、棚户区改造社区、回迁及安置房小区、城中村社区;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外来人口聚居小区、少数民族聚居、“蚁族”聚居区、外国人社区。 兰州经验 * 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治理研究中心 龚维斌 主任/教授 社会转型发展与社会治理创新 * 讨论3个问题 一、为什么?(原因) 二、是什么?(内涵) 三、怎么办?(关键、重点) * 一、原因 1、组织方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2、社会结构从简单化向复杂化转变。 3、需求结构从低级化向高级化转变。 4、社会问题从生存性向公平性转变。 5、社会矛盾从个体性向群体性转变。 * 把人民组织起来 1949年9月30日,毛主席在《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这篇宣言中郑重宣告:“全国同胞们,我们应当进一步组织起来。我们应当将全中国绝大多数人组织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其他各种组织里,克服旧中国散漫无组织的状态。” * 社会需要重新组织起来 2、改革开放以来 自由流动的空间和自由流动的资源增加 企业有生有死、人员有进有出 熟人社会-生人社会 传统的组织和管理模式逐渐失效 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 社会再组织化 * 1、社会结构变迁 (1)人口结构 (2)城乡结构 (3)阶层结构 * (2)家庭结构变化 1)家庭规模小型化 2)核心家庭为主体 3)家庭类型多样化 * 家庭人口规模变化 年 份 1982 1990 2000 2005 2010 2013 户均人口 4.41 3.9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