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主体要件.ppt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特殊身份的具备与否,可以区分和认定某些犯罪的此罪与彼罪。例如,同是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的行为,具有邮政工作人员身份并利用其职务便利实施者构成刑法第253规定的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罪,一般公民则构成第252条的侵犯通信自由罪。 (3)具有特殊身份者影响无特殊身份者的定罪。这主要是无特定身份者与有特定身份者共同实施要求主体具备特殊身份的情况。例如,一般公民可以与国家工作人员一起构成贪污罪的共同犯罪。 (二)犯罪主体特殊身份影响行为的量刑 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对量刑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分则性规范中,对行为类似的特殊主体的犯罪一般都较一般主体的犯罪规定的刑罚相对重一些。例如,军人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刑罚,重于非军人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刑罚。主体的特殊身份,无疑是影响行为社会危害程度并进而影响其刑罚轻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2)总则性规范中,规定因犯罪主体的身份可以影响刑罚轻重。因主体身份影响刑罚从严的,例如刑法第65条关于普通累犯以及第66条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累犯的规定。犯罪分子具有法定累犯身份的,对其新的犯罪就要从重处罚,且不得适用缓刑 ;因主体身份影响刑罚从宽的,例如刑法第49条关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 第五节 单位犯罪 一、单位犯罪的背景知识 单位犯罪,又称法人犯罪,是与自然人犯罪相对应的一个范畴。考察现代世界各国刑事立法例,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普遍确认了法人刑事责任制度。大陆法系国家在刑法理论上坚持“法人或社团不能犯罪”的原则,但不少国家在单行刑法、附属刑法中规定了法人犯罪并追究其刑事责任。至今,法国、日本、德国、荷兰、瑞士、韩国、泰国、土耳其、古巴等国,在立法上均确立了法人刑事责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对法人犯罪持否定态度。这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法人组织数量少、性质单一,参与社会活动的影响广度和深度都不大密切相关。随着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我国社会上各种法人或非法人组织日益增多,它们参与社会活动尤其是经济活动的领域亦愈来愈广泛。 与此同时,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也越来越严重。针对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统称为单位)能否成为犯罪主体的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展开了长期的热烈讨论。 1987年1月2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47条第4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犯走私罪的,由司法机关对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该单位判处罚金,判处没收走私货物、物品、走私运输工具和违法所得。”从而首次在我国法律中以附属刑法规范的形式明确了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 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和《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分别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可以成为受贿罪、行贿罪、走私罪、逃汇套汇和投机倒把罪等罪的主体,第一次以单行刑法的形式确认了单位犯罪。 在修订刑法的讨论中,单位犯罪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议的焦点。就单位犯罪的立法完善问题,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主张各异。分歧主要表现为两个问题:其一,如何在刑法中完整地概括法人和非法人的组织犯罪; 其二,应否对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作总则性规定? 修订后的我国刑法,采用总则与分则相结合的方式确立了单位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总则第二章第四节“单位犯罪”用两个条文规定了单位犯罪的总则性问题。 采用这种立法模式的原因在于: 第一, 使用“单位犯罪”一词,而不使用“法人犯罪”一词,能更完整地概括法人犯罪和非法人组织犯罪的外延。因为“单位”一词并不限于具有民法意义上的法人组织,还包括非法人组织在内,这样规定更符合我国司法实践中除法人犯罪外还有非法人犯罪的现实情况。 第二, 在总则中设立“单位犯罪”专节,对单位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等内容作出概括性规定。这种立法例有利于单位犯罪立法和司法的系统化、成熟化,并与自然人犯罪的总则性规定相协调,同时也符合世界各国采用总则与分则相结合规定法人(单位)犯罪之立法模式的通常做法。 二、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我国刑法第30 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对单位犯罪成立范围的一般性规定。根据这一规定,所谓单位犯罪,是指由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单位犯罪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单位犯罪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公司,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和经济活动的经济组织,在我国,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是指公司以外的,以从事生产、流通等活动为内容,以获取赢利和增加积累、创造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