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训练(人教版必修2).docVIP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训练(人教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训练(人教版必修2).doc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训练 1.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B )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2.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期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C )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3.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 B ) A.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 B.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节奏更加稳定 C.当今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 D.人们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变化多样 4.近代电影事业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是“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B.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定军山》 C.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难夫难妻》 D.目的是为揭露旧礼教对妇女精神毒害的影片《歌女红牡丹》 5.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D )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 6.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D )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图7 今日箭楼 图片介绍:北京正阳门箭楼始建于明代,1900年毁于战火。1906年重建,1915年增加栏杆及西洋花饰。民国时曾为国货陈列所。1949年解放军入城经此。1990年大修后开放。 7.观察图7并阅读简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对箭楼的描述,正确且完整的一组是( B ) ①恢复了明清时期的原貌 ②见证了北京屈辱与新生的历史 ③帝制时代结束后曾为文化场所 ④现在建筑主体建于清末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7. 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C ) A. 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 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 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8. “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A.民族主义者 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 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A         B        C        D 12.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B)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自由平等的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3.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火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 B)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忭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14.印刷媒介的出现,不仅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成为人们斗争的工具。中国近代史上,曾大力发挥宣传改良、为变法制造舆论作用的报刊是( A )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新华日报》 15.1896年8月1 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即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两洋影戏。”这则材料里蕴含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 B ) A.上海开风气之先 B.中国的电影首先在上海出现 C.电影进口到中国 D.上海报业非常发达 16.辛亥革命后,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大脚大,大脚大,阴天下雨我不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