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更名与实质交易关联性之研究Ontheassociationbetween.pptVIP

企业更名与实质交易关联性之研究Ontheassociationbetween.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企业更名与实质交易关联性之研究Ontheassociationbetween

實證結果(2)-2 實證結果(2)-3 * 實證結果(2)-4 更名年度(Year 0) 更名公司:R_CFO0、R_DISX0 、RM10、RM20、DA0?更名公司藉由實質交易及裁決性應計增加報導盈餘。 更名公司R_CFO和R_DISX顯著小於未更名公司,且更名公司RM1和RM2顯著大於未更名公司?更名公司利用實質交易進行盈餘管理的情形更為嚴重。 實證結果(3)—DID差異分析 * 實證結果(3)—DID迴歸結果 實證結果(4)-1 採用品牌名稱vs.徹底更名 * 實證結果(4)-2 擴大業務範圍vs.縮小業務範圍 * * 實證結果(4)-3 採用品牌名稱vs.徹底更名 採用品牌名稱之更名企業傾向使用實質交易增加報導盈餘。 徹底更名則相對較會藉由裁決性應計進行盈餘管理。 擴大業務範圍vs.縮小業務範圍 改名後二者之實質交易或裁決性應計數並無太大差異 。 擴大業務範圍更名後R_CFO顯著大於更名前 縮小業務範圍更名後R_PROD顯著小於更名前 * 結論 更名公司於更名年度會採用實質交易及裁決性應計提高報導盈餘。 更名公司於更名後比未更名公司更可能藉由實質交易進行盈餘管理。 更名公司因其更名原因不同所採行的盈餘管理工具也有所差異。 * 感謝聆聽 敬請多多指教!! * 企業更名與實質交易關聯性之研究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rporate name change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金成隆 政治大學會計系教授 林美鳳 彰化師範大學會計系助理教授 江永鈺 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 * 大綱 研究動機 盈餘管理簡介 研究問題 研究設計 實證結果 結論 * 研究動機(1) 市場調查公司Millward Brown Optimor在2010年4月發布了全球最有價值百大企業品牌BrandZ Top 100排行榜,榮登排行榜第一名的是谷歌 (GoogleUS - GOOG),品牌價值超過1,140億美元。 公司名稱具有保證商品品質、做為廣告媒介等功能,並蘊涵公司的價值觀(Chernatony, 2002)。 * 研究動機(1) 90年代美國企業興起更名風 改名的動機:變更業務範圍及傳達企業未來發展預測的私有資訊(Karpoff and Rankinc, 1994) 早期有關企業更名的研究是在檢測更名對財務或股票行情的影響(e.g., Howe, 1982; Bosch and Hirchey, 1989; Karpoff and Rankine, 1994; Cooper et al.,2001; Cooper et al.,2005 ) ,結論並不一致 。 * 研究動機(2) Robinson and Wu (2008)以及Wu (2010)進行大樣本研究,並主張企業更名之理由在於聲譽考量或傳達企業策略改變。研究發現過去績效較差時企業較可能更名。 ※改名公司較有誘因進行盈餘管理?! * 盈餘管理簡介—定義 係指管理當局有目的之介入財務報表的編製過程,並且在合法範圍內,利用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所提供之彈性,達到其所預定的盈餘目標(Schipper,1989)。或是藉由財務報表中裁量性的判斷或者經由設計性的交易條件,以誤導某些利害關係人對該企業實際經營績效的瞭解,或是可以改變將會受到財務報告高度影響的契約結果(Healy and Wahlen, 1999) 。 * 盈餘管理簡介—定義 Schipper(1989)將盈餘管理區分為兩種類型 實質的盈餘管理(real earning management):是指涉及實質經濟活動 , 而影響經濟所得者,例如投資理財交易時點的控制、廣告促銷活動或研發費用的安排。 人為的盈餘管理(artificial earning management): 是指無涉及經濟實質活動,乃由於應計基礎所提供的彈性,因而進一步運用會計程序上的選擇以影響所報導之會計盈餘。 盈餘管理簡介—盈餘管理之方式 增加盈餘、降低盈餘與盈餘平穩化 操縱工具 會計方法選擇(直線法vs加速折舊法,成本法vs權益法,完工百分比法vs全部完工法…) 應計項目(應收款、存貨等) 實際交易(處分資產、償還負債等) 壞帳提例、沖銷、耐用年限、殘值之估計、、其他準備項目之提列 違反GAAP事項… 盈餘管理在往後期間會發生反效果,至少會積壓資金。 盈餘管理簡介—盈餘管理之誘因 資本市場的誘因 發行新股 新上市公司 (Aharony et al.,1993; Teoh et al., 1998等) 增資(Teoh et al.,1998) 合併(Erickson and Wang, 1999) 達盈餘預測目標 財務分析師預測 (Burgstahler and Eames, 199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