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教案格式的几点思考——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ppt
关于教案格式的几点思考——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 教案应记录哪些内容? 1、教学设想:课前有哪些思考?(说课) 2、教学过程:课堂上是怎么做的?(上课) 3、教学反思:课后有哪些体会与思考? (评课) 具体格式参考 课题 教材内容:应注明版本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可检测 设计说明(设计意图):主要特色与亮点 教学过程:应凸显场景感、提供详尽素材 课后反思(教学后记):可阐述得意与遗憾、 困惑之处,提出改进思路 设计说明写些什么? 以教材为线索进行的教学材料的分析 以学生已有经验、学习难点等为线索的学情分析 以教学手段、方法的确定为线索的教学策略分析 …… 例:《连乘》的设计说明 对于本课的教学目标一直举棋不定,是以解决问题为主还是以计算顺序为主?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不同的编排。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几次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连乘式题的计算技能掌握较好,对用连乘解决问题他们也觉得不难,部分学生甚至不教也会解答。那么,通过《连乘》的学习,我们能给学生什么呢?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学生对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是比较模糊的。所以,最终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以解决问题为主,注重解题的策略性和数量关系的分析,而舍弃了运算这块内容。 选择怎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理解数量关系,对此我也进行了一番思考。决定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老师引导为辅的学习策略。同时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梳理信息的能力,理解并掌握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 课后反思写些什么?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如果达到的话,有哪些标志? 事先的设计与实际的进程之间的差距如何?如果有,你是怎么处理的? 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是关键性的问题? 打算在后继的教学中如何解决这关键性的问题? 在教学中有无让你印象深刻的事件?如果有的话,记录下来。 例:《连乘》的课后反思 上完课后,专家对所有解决问题的课都进行了点评,我从专家的点评中对这堂有了新的认识,反思后觉得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和再实践: 1、关于算用结合 之前认为由于学生对连乘的计算没有问题,所以经过对目标的权衡、取舍,最终将这堂课定位在以解决问题为主,对运算这块内容在本堂课中没有涉及。如果再实践,会把运算意义的理解也作为本课的目标之一,在讲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理解清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还应让学生理解连乘的过程其实是两次求几个几的过程,例如:3个方阵一题,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乘法4×10可以解决一个方阵的人数,因为一个方阵里有4个10,为什么再乘3?因为有3个这样的方阵。从运算的意义上去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将算和用有机结合起来也许课会更加丰满。 例:《连乘》的课后反思 2、关于建构与解构 整堂课建立了良好的数学模型,课中所有的题目都是用建立的连乘模型来解决的,没有进行解构。这样安排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思维定势,该怎样打破,对刚建构的模型怎样去解构,也是课后一直反思的一个问题。于是想尝试通过连乘与乘加(减)一组题目的比较进一步了解连乘问题的结构特点,不单纯停留在方法的比较上,充分与运算意义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对连乘问题的认识。 例:《景阳冈》教学反思 师:武松打死了害人的大虫,当时人们听了会怎么说? 生1:我是店家,我说武松要不是喝了本店的十八碗老酒,他能把老虎打死吗?武松所得的奖金一半应该分给我。(全班学生笑) 师:只要一半?你这个店家胃口还不算太大。谁还会怎么说? 生2:我是皇帝,听说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请他来京城做官嘛!奖他一幢别墅、四个美女怎么样?(全班学生大笑,有人鼓掌) 师:你这个皇帝也真是的!老百姓会怎么说? 生3:老百姓说,武松为我们除了大害,我们要谢谢他…… 虞老师的反思 这是我在某发达地区上观摩课的一个教学片段.《景阳冈》这篇课文的大型公开课我至少上过5次,像上面两位学生这样“出格”的问题还是第一次听到。我当时确实思想准备不足,就用“老百姓会怎么说”的话把场面掩饰过去了。平心而论,上述师生对话中,学生的想象力不可谓不活跃,语言不可谓不精彩,但事后细细推敲,总觉得不是滋味。面对为民除害的英雄,学生不是从内心泛起对英雄的感激、赞美和敬佩之情,首先想到的却是奖金、美女、官位、别墅,说明当今社会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对学生心灵的侵害并不浅。 发现学生无意中表现出来的自私、贪婪、庸俗、 享乐的倾向,我们语文老师怎么办?顺水推舟,无动于衷,“价值中立”,文过饰非,或者象我一样“幽”他一“默”,这些都不是好办法。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回到课文,再次从字里行间体会美好的思想感情,用课文中的人文关怀打动学生,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如果学生甲回答后,我当时能反问一句“店家是这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doc VIP
- 川教版(2019)初中信息科技Python编程复习单.docx VIP
- DTII(A)带式输送机计算书(带表1-4)Ver1.2(95版)(2012.12.18).xls VIP
- 医疗器械经营财务管理培训.pptx VIP
- 麻醉前肺功能评估.ppt VIP
-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水平二教案.pdf VIP
- 贵州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pdf VIP
- 博物馆学概论课件:博物馆藏品管理历史、藏品意义与藏品研究.pptx VIP
- 2025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必背法律条文.pdf VIP
- SEO培训课件教学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