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马兰热区杂草发生种类及防治措施.docVIP

安哥拉马兰热区杂草发生种类及防治措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哥拉马兰热区杂草发生种类及防治措施.doc

安哥拉马兰热区杂草发生种类及防治措施   摘要 以安哥拉马兰热黑石农场为例,调查、鉴别该地区杂草种类,并提出了科学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该地区玉米、大豆生产中的草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草;发生种类;防治措施;安哥拉马兰热区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158-02   安哥拉马兰热省西南部的蓬戈安东戈(Pungo Andongo)地区(南纬9°35′48″~9°42′38″,东经15°38′31″~15°44′58″)距离马兰热市70 km,该地区为高原丘陵地貌,海拔1 000~1 200 m,属亚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温度21~23 ℃,全年气温变化幅度小,平均日照时数2 200~2 400 h,全年每天白昼时间相差不大;年均降水量1 000 mm左右,全年雨季和旱季明显,当年9月至翌年4月为雨季,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其中集中降雨在9月中下旬至12月初和2月中旬至4月中旬,4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旱季,基本无降水[1]。该地区土壤以砂壤土为主,pH值为5.3~6.0,含有机质4~21 g/kg、碱解氮60 ~80 mg/kg、有效磷3~10 mg/kg、速效钾20~120 mg/kg(2015年农业项目试验室获得)。种植季一般为当年9月至翌年3月(喷滴灌地除外)。现介绍安哥拉马兰热区杂草发生种类,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1 安哥拉马兰热区杂草发生种类   以马兰热黑石农场为例,2015―2016年种植季,对农场内杂草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类鉴定,鉴定杂草种类共计56种(表1)。其中风尾蕨科1种,桑科1种,苋科3种,马齿苋科1种,石竹科2种,蔷薇科1种,豆科2种,锦葵科3种,柳叶菜科1种,茄科5种,菊科10种,香蒲科1种,禾本科15种,莎草科7种,鸭跖草科1种,大戟科1种,木兰科1种。   通过调查发现,随着雨、旱季的交替,该地区杂草盛行情况由禾本科、苋科―莎草科、豆科―风尾蕨科进行交替,其中雨季优势杂草群落为禾本科和苋科,低洼地块为莎草科[2],旱季优势杂草群落为凤尾蕨科。雨季,随着降雨的增加,土壤湿度逐渐增高,禾本科、苋科等作物种子迅速发芽,一般一场降雨(降雨量10 mm)3 d之后,出现一次杂草出苗小高峰。该地区以玉米种植为主,一般在播后10 d(10月中旬)达到出苗高峰;播后15 d,杂草出苗数可达杂草总数的90%;播后30 d可达97%。随后,由于玉米中后期形成高大密闭群体,杂草的发生与生长受到抑制,出现短暂的生长停顿。在玉米生长后期,苇菅、长喙田菁等高杆杂草迅速生长,高度2.0~2.5 m。在玉米收获焚烧秸秆之后(次年4月),蕨类杂草由土壤深层生长出来,占据整个旱季生长时节。其他类杂草零星可见[1]。因此,农田杂草的防治应控制在播后苗前和苗后早期2个关键时期,及时进行化学除草。   2 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利用该地区现有的耕作条件、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等方式控制和减少农田土壤中杂草种子基数,抑制杂草的出苗和生长,从而减轻草害,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的损失。该地区地块基本为新开荒地块或耕作1~2年的地块,土壤中杂草种子基数大,杂草危害严重。在3月初收获完玉米后,充分利用雨、旱季的交替,土质疏松、大量杂草生长旺盛时进行犁地或切地,可杀死已生长的杂草,同时减少杂草结籽率,并将原有深埋于土中的草种翻犁至浅层土壤中,利用土壤余墒促进其发芽,进入旱季后再进行翻切地1遍并利用旱季缺墒严重,控制当季农田杂草密度,有效减少下季农田杂草数量[2-3]。其次,利用农闲时段,清理树墙、林带中的杂草,减少杂草结籽后飘进农田,从而减少杂草种子基数。   2.2 机械防治   在玉米苗期至拔节期进行追肥时,附带开沟盘或开沟器,可破坏杂草地下根系,减轻杂草危害,同时起到保墒和培土防倒伏的作用。   2.3 化学防治   2.3.1 切地前化学防治。为取得良好的杂草防治效果,在适当加大投入成本的前提下,可在深切地前20 d喷施70%草甘膦可溶性粉剂3.75 kg/hm2或74.7%草甘膦铵盐可溶粒剂3.75 kg/hm2,对水600 kg/hm2均匀喷施,可杀死地表多年生恶性杂草和杂草幼苗[4]。   2.3.2 播后苗前化除。为有效防治农田(玉米或大豆)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可在玉米播后芽前用50%乙草胺乳油1 125~1 500 mL/hm2+38%莠去津悬浮剂1 125~1 500 mL/hm2、50%异丙草胺乳油1 500 mL/hm2+38%莠去津悬浮剂1 125~1 500 mL/hm2或40%氰草津悬浮剂1 500 mL/hm2、72%异丙甲草胺乳油1 500 mL/hm2+38%莠去津悬浮剂1 125~1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