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九 生物技术实践
1. 某同学在①、②、③三种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这三种条件是:
①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及时去除代谢产物
②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
③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
根据培养结果绘制的一段时间内菌体数的对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如下:
假设三种培养基中初始总糖量相等,则①、②、③三种条件依次对应的趋势图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 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下,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置培养基(、NaCl、X、H2O);
②制作无菌平板;
③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
④将各组平板置于37 ℃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培养基中微生物所需的氮来源于________。若要完成步骤②,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通常是________。
(2)步骤③中,实验组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________现象。若将30(即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该做法________(”)。
3. 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分离纯化乳酸菌。分离纯化所用固体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________对泡菜滤液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________。
(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________和________。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________的菌落
(3)乳酸菌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
4.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______________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________(”)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______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35 ℃、40 ℃、45 ℃温度下降解10 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 mg、1 mg、6 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________ ℃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________ ℃设计后续实验。
5.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________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________。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水 培养基甲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__(”)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乙(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细菌含量。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将1 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 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练习(共六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pdf VIP
- 汽车式起重机吊装安全专项施工方案.pdf VIP
- 5eDnD_凡戴尔的失落矿坑_模组_中译(二校).pdf VIP
- 高考诗歌的比较鉴赏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 VIP
- 甘肃省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收费指导价格(最新).xls VIP
- 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分析.pdf VIP
- 2023年建筑防火通用规范考试试题.pdf VIP
- 混凝土结构工程测试题(附参考答案).docx VIP
- 2025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1.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完整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