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知觉经典实验 认知心理学知觉研究经典实验 整体性:整体优先加工 Stroop效应 Navon(1977;整体优先效应) 模式识别: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Neisser(1964;字母搜索实验,特征说) Tulving等(1964;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理解性:自上而下加工 字母的不同含义(知识经验对理解的作用) Miller Isard(1963;知识经验对理解的作用) Warren等,1970:音位恢复效应 结构优势效应 Reicher(1969;字词优势效应实验) Pomerantz等(1977;构形优势效应) Earhard(1974,1980;客体优势) Weisstein等(1974;客体优势效应) Earhard(1974) 实验目的: 验证知觉过程中是否存在客体优势效应 研究方法:单因素重复测量(自变量:刺激材料) 实验材料: 图形刺激材料;呈现仪器 实验对象: 大学生被试 实验过程:呈现刺激后要求被试识别靶子线段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 Earhard(1974)实验材料 实验结果 73-74 在b组实验中,有上下文图形的靶子线段的正确识别率为81.8%,单独的靶子线段则为69.8%,前者显著地高于后者,出现客体优势效应; 在a组实验中,有上下文的靶子线段的正确识别率仅为69.5%,而单独的靶子线段反而为81.7%,单独的靶子线段的识别要优于带上下文的,差异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水平。这意味着,在这组实验中,不仅没有出现客体优势效应,而且显示出一下文图形对线段识别的不利影响,可以说,出现了客体劣势效应(Object Inferiority Effect)。 在c组实验中,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单独的靶子线段的识别率比带上下文的要高出4.2%,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的显著水平。上述a组和c组实验的结果清楚地说明,如果改变注视点在上下文图形中的位置,客体优势效应将不出现。这与b组实验即Weisstein和Harris的最初实验构成鲜明的对比。 根据实验结果所作的推论 75 Earhard依据Navon(1977)的总体分析和局部分析的观点来解释他得到的实验结果。 照他的看法,客体优势效应并不依赖图形的三维性,而是依赖总体分析的作用;总体分析是针对图形的总体形状的,先于局部分析起作用,而且为局部分析提供基础,使对靶子线段的编码、辨别、注意等局部操作易于进行。 因此,在有上下文图形时,靶子线段的识别要优于无上下文图形的同一线段,出现客体优 势效应。 Earhard(1980)的研究 实验目的: 验证知觉过程中是否存在客体优势效应 研究方法:单因素重复测量 实验材料: 图形刺激材料;呈现仪器 实验对象: 大学生被试 实验过程:呈现刺激后要求被试识别靶子线段 实验结果及推论 Earhard实验材料 实验结果及推论 实验结果是:中应用了两种上下文图形,见图2—19中a和b,c为4个靶子线段。 表盘式上下文的靶子线段的正确识别率为81.3% 坐标式上下文的靶子线段的正确识别率为81.3% 单个靶子线段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70.6%和71.3% Earhard认为,无论是使用表盘式或是使用坐标式图形都出现了客体优势效应,由于这两种图形都没有或极少有立体感,因此,图形的三维性不是产生客体优势效应的必要因素。 Miller Isard(1963)的实验 实验目的: 研究知识经验对知觉理解的作用 研究方法: 两因素重复测量(或完全随机或混合设计) 自变量一:句子内容(三个水平) 自变量二:音噪比 (5个水平) 实验材料: 三类不同的英文句子;噪音发生器 实验对象: 大学生被试 实验过程: 听完句子后把听到的内容报告出来 实验结果与解释 实验结果与解释 实验结果与解释 实验结果表明: 句子的正确知觉是句了的类型和音噪比的函数。 在强的噪音背景上,3种句子的正确知觉都很少。但随着音噪比的增大即噪音相对减弱,句子知觉也得到改善。 是正常句子的知觉在所有的音噪比水平都优于异常的句子,这种差别说明人可应用句子的意义; 而异常的句子又优于非语法句,这种差别说明人可将语法应用于知觉。 上述两者都表明人已有的语言知识对知觉的作用。 Navon 整体加工-局部加工实验 1、实验目的:了解人们在知觉过程中知觉对象的总体特征与局部特征对人的知觉的作用; 2、实验方法:采用Stroop作业的一种变式即视听干涉实验;自变量为实验材料的性质(2X2) 3.实验对象:大学生被试; 4、实验过程: 5、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在实验材料中有两个自变量: 自变量1:大字母的性质(H、S、非字母) 自变量2:组成大字母或非字母的小字母的性质( H、S、非字母)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时先呈现一个视觉刺激,持续80ms. 在视觉刺激出现40ms后,被试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