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心雕龙神思》.doc
輔仁大學九十學年度國文
若夫駿發之士,心總要術,敏在慮前,應機立斷;覃思之人,情饒歧路,鑒在慮后,研慮方定。機敏故造次而成功,慮疑故愈久而致績。難易雖殊,并資博練。若學淺而空遲,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聞。是以臨篇綴慮,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貧,辭弱者傷亂,然則博見為饋貧之糧,貫一為拯亂之藥,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若情數詭雜,體變遷貿,拙辭或孕于巧義,庸事或萌于新意;視布于麻,雖云未貴,杼軸獻功,煥然乃珍。至于思表纖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筆固知止。至精而后闡其妙,至變而后通其數,伊摯不能言鼎,輪扁不能語斤,其微矣乎!
贊曰︰神用象通,情變所孕。物心貌求,心以理應。
刻鏤聲律,萌芽比興。結慮司契,垂帷制勝。
二、文學理論:《文心雕龍?麗辭》
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辭,運裁百慮,高下相須,自然成對。唐虞之世,辭未極文,而皋陶贊雲︰「罪疑惟輕,功疑惟重「。益陳謨雲︰「滿招損,謙受益。「豈營麗辭,率然對爾。《易》之《文》、《系》,聖人之妙思也。序《乾》四德,則句句相銜;龍虎類感,則字字相儷;乾坤易簡,則宛轉相承;日月往來,則隔行懸合;雖句字或殊,而偶意一也。至於詩人偶章,大夫聯辭,奇偶適變,不勞經營。自揚馬張蔡,崇盛麗辭,如宋畫吳冶,刻形鏤法,麗句與深采併流,偶意共逸韻俱發。至魏晉群才,析句彌密,聯字合趣,剖毫析厘。然契機者入巧,浮假者無功。
故麗辭之體,凡有四對︰言對為易,事對為難;反對為優,正對為劣。言對者,雙比空辭者也;事對者,並舉人驗者也;反對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對者,事異義同者也。長卿《上林賦》雲:「修容乎禮園,翱翔乎書圃。「此言對之類也。宋玉《神女賦》雲︰「毛嬙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無色。「此事對之類也。仲宣《登樓》雲︰「鐘儀幽而楚奏,莊舄顯而越吟。「此反對之類也。孟陽《七哀》雲︰「漢祖想枌榆,光武思白水。「此正對之類也。凡偶辭胸臆,言對所以為易也;征人資學,事對所以為難也;幽顯同志,反對所以為優也;並貴共心,正對所以為劣也。又以事對,各有反正,指類而求,萬條自昭然矣。
張華詩稱︰「游雁比翼翔,歸鴻知接翮。「劉琨詩言:「宣尼悲獲麟,西狩泣孔丘。「若斯重出,即對句之駢枝也。
是以言對為美,貴在精巧;事對所先,務在允當。若兩言相配,而優劣不均,是驥在左驂,駑為右服也。若夫事或孤立,莫與相偶,是夔之一足,□踔而行也。若氣無奇類,文乏異采,碌碌麗辭,則昏睡耳目。必使理圓事密,聯璧其章。迭用奇偶,節以雜佩,乃其貴耳。類此而思,理斯見也。
贊曰︰體植必兩,辭動有配。左提右挈,精味兼載。
炳爍聯華,鏡靜含態。玉潤雙流,如彼珩珮。
三、文學佳作:〈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四、人生哲學(一):佛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複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香聲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薩低陲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掛礙
無掛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
故知
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娑婆訶
五、人生哲學(二):道家《老子》
本體論
(一)釋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見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