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教育试卷.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中毒 (一)急性中毒原因 毒物 急性中毒 原因: 不洁的饮食 农药 煤气 酒精 过量的药物 (二) 毒素的吸收途径 1.经呼吸道吸收 2.经消化道吸收 3.经皮肤和黏膜吸收 4.静脉肌肉吸收 (三)毒物在体内的分布 毒物 血循环 结合 毛细血管 组织 全身 中毒表现 (四)毒物的代谢与排出 1.毒物的代谢 有毒物质在机体内代谢主要是在肝 脏内进行。 2.毒物的排出 排出途径主要是呼吸道、肾脏和消化道 可随汗液、消化液、乳汁、月经、皮肤排出 可通过胎盘以影响胎儿的发育和发生先天性中毒。 (五)几种常见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 2、药物中毒 3、鼠药中毒 4、农药中毒 5、一氧化碳中毒 6、酒精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被细菌污染过的食物 多为沙门氏菌属 夏秋季常见 常在短时间内发生大批病人 1. 表现 进食后半小时~24小时内; 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严重者脱水、休克、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 2. 救护原则 卧床休息 多喝淡盐水或糖盐水 求救 保存吃剩的食物通知化验 如有大批病人,立即上报 协助安慰工作 (二)药物中毒 有意自尽 不慎而超大剂量用药 将外用药误作内服药 常见药物中毒 阿片类药物中毒 镇静催眠药中毒(安眠药) 其它:如阿司匹林,洋地黄等 1.阿片类药物中毒 种类: 阿片、可待因、吗啡、罂粟 碱、杜冷丁、埃托菲、芬太尼 等。 毒理: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先兴奋后抑制、同时可引起忘乎所以、飘飘欲仙等欣快感觉,易成瘾。 表现 ①轻度 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兴奋或抑制,轻度意识障碍,可伴有便泌、尿潴留等。 救护原则 ①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②口服者尽快洗胃。 ③阿片类药物对呼吸中枢抑制作用个分明显,故应注意通气,必要时行人工呼吸。 ④急送医院对症治疗。 2.镇静催眠药中毒(安眠药) 种类包括苯二氮卓类(如安定),巴比 妥类(如鲁米那)等。 症状: 轻者:嗜睡、意识朦胧等。 重者:昏迷、瞳孔缩小(濒临死亡时可扩大)、呼吸浅而慢或不规则、脉搏极弱或触摸不清、四肢厥冷、血压下降。 救护原则 ①尽早拨打急救电话 ②清醒者催吐 ③昏迷者保持气道通畅维持呼吸急送医院 注意事项 ①送病人人院时切记要带病人服剩的药片和药瓶,以协助医生及早正确诊断。 ②药品妥善保管,注以明显标签,以免误服。 (三)鼠药中毒 灭鼠药: 战时又可被用做生物武器 剧毒 对人、畜极强的杀灭效果 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生活带来极大危害 2002年12月13日河南温县鼠药中毒系人 为投毒 70多人住院,幸无死亡。 理化性质: 又名四二四、没鼠命、一扫光、三步倒,闻到死等。 毒鼠强无臭无味,易误食,被投毒的食物也无异味,不易及时发现,待大量中毒患者出现症状时为时已晚。 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特别是对脑干。 人的口服致死剂量为0.1~0.2mg/kg体重。 头痛、头晕、乏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烦躁不安、可伴抽搐等 严重者会突然昏倒、意识丧失,常伴剧烈抽搐和强直性惊厥 ①紧急呼救,拨打急救电话。 ②要尽早彻底清除毒物,及时采取催吐、洗胃、导泻等措施。 ③立即洗胃,催吐,洗胃要彻底、反复。 理化性质 又称敌鼠钠、敌鼠、双苯杀鼠酮钠。为淡黄色粉末,可溶于水及乙醇。 毒理 化学结构与香豆素相似,毒素通过干扰肝脏对维生素K1的作用影响凝血酶元和一些凝血因子的合成,损伤毛细血管壁。 多于食后3~7天出现症状 鼻、牙龈出血、尿血、身上有出血点及紫癜 女性病人阴道流血,严重的可有脑出血 2 救护原则 ①拨打急救电话。 ②立即洗胃,催吐。 ③应用大量维生素K1是有效解毒药。 ④急送医院抢救。 (四)农药中毒 农药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毒害,尽管现在新出的高效低毒农药日见增多,但使用不当,防护不严,污染环境,仍可以造成人体急性中毒。 常见农药种类 有机磷类农药(敌敌畏、乐果、乙硫磷、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 有机氮类农药(杀虫脒等) 有机氯类农药(滴滴涕、六六六等) 1.有机磷农药中毒 (1)吸收途径 皮肤 呼吸道 消化道 (2)作用机理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