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法知识讲座.doc.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语法知识讲座.doc

阅读古文必备的语法基本常识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同样一种语言的两个发展阶段,不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诚然,古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也是同一种语法的两个发展阶段,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古代汉语语法是现代汉语语法发展的基础,现代汉语语法是古代汉语语法发展的结果。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研究古代汉语语法,不能割裂现代汉语语法与它的传承性,而应在了解古今汉语语法共同性的基础上,去研究古代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法特殊的地方。所谓特殊,就是古代汉语的词和句在选用规则上与今相差异的方面。限于篇幅,现仅介绍一些在一般古文阅读中常见的语法基本常识,并以词法到句法作为叙述顺序,以期兼顾这方面知识的系统性。 词法 词的分类,古今基本相同,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古汉语实词主要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其次包括数词、量词;古汉语虚词也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第一章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类,一般都能作主语、宾语,可以受数量词、形容词修饰,这是古今汉语名词的共同特点。所不同的是,古汉语名词具有活用这一特殊用法。所谓“活用”,是在一定的上下文里,不能按它们本来的词性和意义去理解,也不能按它们常用的一般的意义去理解。下面介绍名词活用的两种情况: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先举几个例子: (1)沛公军霸上。 ——名词“军”当动词“驻扎”讲。 (2)范增数日项王。 ——名词‘目”当动词“看”讲。 (3)沛公欲王关中。 ——名词“王”,当动词“称王”讲。 (4)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刃”做动词“杀”讲。 (5)粪土当年万户候。 ——名词”粪土”可看成是动词“鄙视”的意思。 (6)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名词“水”当动词“游泳”讲。 上述各例中的名词都活用为动词。那么,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什么条件呢? 第一,名词后面是名词或者是代词而组成动宾关系,这前一个名词用为动词。例如: (1)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2)天下乘戾,无君君之心。 这两例中的“帝”与“秦”、“君”与“君”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据上下文意看,只能是动宾关系。例(1)的“帝”用为动词,当“称……为帝”讲,“帝秦”就是“称秦为帝”的意思,例(2)中的“君君”是动宾关系,前一个“君”用如动词,是“尊敬”的意思。又例如: (3)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例(3)中的名词“腊”用在代词“之”前,用如动词,是“成为干肉”的意思。代词一般是不被修饰的(特殊指示代词“者”除外),它的前面不可能有定语,所以代词前面的名词只能是用如动词,代词只做它的宾语或宾语的定语。 第二,两个名词连用组成主谓关系时,后一个名词用为动词。例如: (1)溺溺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例(1)中的“洞庭”和“波”构成主谓关系,“波”用如动词,“洞庭波”就是“洞庭湖面上泛起波澜”的意思。例(2)中的“王”也用如动词,“陈胜王”即是“陈胜称王”的意思。 第三,如果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即助动词)或状语,这个名词用如动词。例如: (1)左右欲刃相如 。 —— 全句译成:秦王的侍臣们要想杀蔺相如,名词“刃”作动词“杀”讲,前边有能愿动词“欲”,后边有宾语“相如”。 (2)范增数目项王。 —— 全句译成“范增数次看项羽”。名词“目”做动词“看”讲,前边有副词“数”作状语修饰,后面有宾语“项王”。 第四,名词前面无动词,后面有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用如动词。例如: 秦伐韩,军于阏与。 —— 全句译为:“秦国攻打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名词“军”,后面紧接介词结构“于阏与”,用如动词,是“驻扎”的意思。 2、名词活用为副词。 现代汉语里,名词一般不作动词的状语,古汉语中的名词却常用如副词,直接作动词的状语,能表现出特殊的修饰色彩,其作用有如下几种: 第一,表示比喻, 可译成“象······—样”或“象······似的”。例如: 项伯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全句译成:“项伯也拔剑同舞,常常以他的身体象翅膀一样遮蔽着沛公。名词“翼”用为副词,作动词“蔽”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情态。 第二,表示对人或对事物的态度,可译成“象对待……那样”或“当作……那样”。例如: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可以译成;“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象对待兄长那样招待他”。名词“兄”用如副词,作动词“事”的状语。 第三,表示处所工具或方式,可译成“在……”, “用……”,“从……”。例如: (1)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庭叱之。 ——可译为:“凭秦王那样的威势,而我蔺相如却在秦庭上当众呵斥他”。“庭”修饰“叱”,表示“叱”的处所。 (2)畚箕运于渤海之尾。 ——可译成:“用畚箕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畚箕”表示“运”的工具。 (3)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可译成:“刘备和周瑜率领大军从水上陆地上并列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