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假期学导(西安出版社)答案
p12? ? 文章第—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和效果?从全文结构来看,这一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答: 第一段运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在田埂上的“一粒麦子”被人们遗忘的特点。(手法1分,效果1分)从全文结构来看,本段点题,引出本文重点描写的对象——田埂上的麦子,总领下文。(2分,只要答出“引出本文重点描写的对象,引起下文”就可给2分) 。2.体会文中画线句“麦子,田埂上也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它承的是天惠呀”的含义,结合原文回答:田埂上为什么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5分)答: 田埂上能长出这么好的麦子的原因是:①麦子的种子本就明亮而智慧;②种子落到泥土里就要生长(或“只要根植于泥土,它就能结出果实”);它不想放弃自己生长的权利;③它长得非常卖力,总想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获取生长所必需的元素;④即使得不到帮助,它也尽力把根系伸进更深的土壤中,汲取更多的营养以长得健壮些;⑤太阳格外地偏爱它;它不愿意让人笑话它,或者可怜它。
3.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6分)答:文中有五处对比:第一自然段将田野里的麦子和田埂上的麦子对比,突出其被人遗忘的特点;第二自然段人们对田野里的麦子和田埂上的麦子形成对比,突出其没人理会的尴尬处境;第三自然段将田野里的兄妹和自己对比突出田埂上的麦子的孤独和无奈;从全文看,将田野上麦子的生长条件和其生长态度形成对比,突出其不抛弃不放弃、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田埂上的精神”;另外,将其生长过程和生长结果形成对比,突出了主旨。4.请结合全文,分析“田埂上的精神”包含了哪些精神?并探究作者写本文的缘由。(8分)答: “田埂上的精神”包含了以下精神:①身处逆境仍能自立自强、坚忍不拔的精神;②不甘卑微、昂扬向上、奋力进取的精神;③为体现生命价值(或“珍惜生命”)而执著追求的精神;④理解宽容的精神。 写作缘由,托物言志:借田埂上的麦子启迪人们尤其是那些身处逆境、遭遇挫折或出身卑微、毫无机会的人,应该具有“田埂上的精神”,不抛弃不放弃,充分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拼搏进取,执着追求,才能取得成功,赢得尊重。
p16 李白一生七次到过当涂,并终老于此,这里布满了他的足迹;②当涂的山水激发了李白的诗情,使李白因诗而名;③正是因为李白的存在,当涂的山水才显得不同寻常。(答对一条给1分,两条给3分。)17、过渡或承上启下。(1分) 第四段描写青山,第五段接着写青山上的“墓园”,这是承上;(1分)由对青山墓园的描写引出了下文对李白多次来到当涂生活、创作情况的叙述,这是启下。(1分)(语句通顺给1分)18、李白的诗歌成就登峰造极不可逾越,他的一生是与诗歌相伴的一生,所以他是幸福的;(2分)李白虽才高出众,但时运不济,没有实现人生的最高理想,所以他又是不幸的。(2分)19、答案示例:(1)虚实结合(2分)本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描写了眼前所见的“青山墓园”,也写到了由现实的景物触发的联想(李白在当涂的经历以及这里昔日的景物等)。(3分)这使得文章内容丰富,李白的形象更加生动可感。(1分)(2)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2分)本文在表达方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文中既有对当涂秋景的生动描绘,也有对李白一生的概括和评价,还抒发了对李白的缅怀、仰慕、叹息之情。(3分)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使文章感情充沛、自然,内涵丰富,感染力强。(1分)1.分别指提醒早上的时间和色彩在早上的展示。
2.止于“几棵草木也有这等心思和如此耳目?”具体写草木的各种性情,把草木描述得跟人一样具有灵性和感知,从而表现作者对草木深入仔细的了解,展现了作者对草木的好恶情感。
3.(1)农妇告诫“我”的话,虽说带有迷信色彩,但农民们对开花结果抱有很大希望,企盼来日能获得丰收。(2)这样写,表达了农民对草木性情的关注,也寄托了他们对草木虔诚膜拜的情感。
4.这与作者熟悉的情况相符。他了解草木,更了解农民,写作的文章就以物寄情,托物言志。
p24客观原因:①城市的日益现代化导致人们离自然万物越来越远(见不到落叶、月光,更难见大雁和鹤);②温室效应使季节界限模糊,在城市很难找到秋天的痕迹。
主观原因:①城市人都很忙,没人关注秋天的到来;②城市人讲究实用,感情淡薄,为人世故;③城市人关心身外之物(如股票指数、房价涨幅等),忽略了心头的细微感受,更缺乏生命的内在关照。(意思对即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各3分,客观因素两点答全得3分,只答一点得2分;主观因素每点1分)
2.在秋天看到草木凋零,西风渐紧,北雁南飞等萧索景象,会使人联想起时光流逝,心灵生出感伤,这种感伤给人带来诗情和美感。(共6分。得分点:“萧索景象”、“时光流逝”、“感伤、诗情和美感”,意思对即可)
3.①点明题旨,照应题目(1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