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学》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讲述.ppt

《电工电子学》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工电子学》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讲述

19世纪末的三大发现 1895年, 伦琴发现X射线. (伦琴, W. C. Rontgen, 1845-1923, 德国物理学家, 1901年获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1896年, 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 (贝克勒尔, H. A. Becquerel, 1852-1908, 法国物理学家, 1903年同居里夫妇 一起 获诺贝尔奖.) 1897年, 汤姆生发现电子. (J. J. Thomson, 1856-1940, 英国物理学家, 1906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20 世纪初物理学的辉煌 1900年, 普朗克提出黑体辐射公式, 量子论诞生. (普朗克, M. Planck, 1858-1947, 德国物理学家, 1919年获1918年诺 贝尔物理奖.) 1902年, 勒纳德得到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发现 电子的最大速度与光强无关. (勒纳德, P. Lenard, 1862-1947, 德国物理学家, 1905年因对阴极射线的研究获诺贝尔物理奖) 反爱因斯坦, 批相对论 1902年, 吉布斯创立统计系综理论. (J. W. Gibbs, 美国物理学家) 1905年, 爱因斯坦发表了三篇重要论文. 1, 关于布朗运动的论文. 2, 关于光电效应的论文, 提出光量子概念. 3, 关于运动媒质的电动力学, 提出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 A. Einstein, 1879-1955, 德国物理学家, 1922年因光电效 应理论获诺贝尔物理奖.) 1915年, 爱因斯坦建立了广义相对论. 1911年, 昂纳斯发现超导电性. (昂纳斯, H. K. Onnes, 1853-1926, 荷兰物理学家, 1913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1925年, 泡利发表不相容原理. (泡利, W. Pauli, 1900-1958, 奥地利物理学家, 1945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1925年, 海森堡创立矩阵力学. (海森堡, W. H. eisenberg, 1901-1976, 德国物理学家,1933获1932年诺贝尔物理奖.) 1926年, 薛定格发表波动力学, 并证明与矩阵力学等价. (薛定格, E. Schrodinger, 1887-1961, 奥地利物理学家, 1933年获诺贝尔物 理奖) 1926年, 玻恩发表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玻恩, M. Born, 1882-1970, 德国物理学家, 1954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1928年, 狄拉克发表电子的相对论波动方程. (狄拉克, P. A. M. Dirac, 1902-1984, 英国物理学家, 1933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凝聚态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续) 约瑟夫逊效应. (约瑟夫逊, 1962) (B.D. Josephson, 1940--, 英国物理学家, 获1973年诺贝尔物理奖.) 物理学与技术和社会 * 一、光吸收与光发射 光吸收:光通过固体时,与固体中存在的电子、激子、晶格振动及杂质和缺陷等相互作用而产生光的吸收。 光发射:固体吸收外界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以可见光或近于可见光的形式发射出来。由此可见,研究固体中的光吸收和光发射,可直接地获得有关固体中的电子 状态,即电子的能带结构及其它各种激发态的信息。 在各种波长的光波中,能为人眼所感受的叫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λ =400-760 nm 的窄小范围。对应的频率范围是: ν =7.5 ~4.3 ×1014 Hz。在可见光范围内,不同频率的光波引起人眼不同的颜色感觉。图1 是可见光不同的波长所对应的不同颜色。 1) 基本吸收区:谱范围在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引起光的强吸收,吸收系数很高,常伴随可以迁移的电子和空穴,出现光电导。 2) 吸收边缘界限:电子跃迁跨越的最小能量间隙,其中对于非金属材料,还常伴随激子(受激电子和空穴互相束缚而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系统—激子)的吸收而产生精细光谱线。 3) 自由载流子吸收:导带中电子或价带中空穴在同一带中吸收光子能量所引起的,它可以扩展到整个红外甚至扩展到微波波段,显然吸收系数是电子(空穴)的浓度的函数,金属材料载流子浓度较高,因而这一区吸收谱线强度很大,甚至掩盖其它吸收区光谱。 4) 晶体振动引起的吸收:入射光子和晶格振动(声子)相互作用引起的,波长在20~50 μm。 5) 杂质吸收:杂质在本征能带结构中引入浅能级,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