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陶器的发明.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陶器的发明

中國陶瓷發展史 前言 我國陶瓷,蜚聲中外,享譽藝林,不獨源遠流長,自成體系,且種類之豐富,製作之精美,形式之多樣,影響之深遠,難覓其右。它不僅是物質的產品,同時又是文明的體現。 陶器的發明大約可追朔到一萬年前,這時人類剛進入使用精細石黑色為主 灰陶 灰陶和紅陶、黑陶的胎土成份大體一樣,因燒成條件的區別而呈不同的胎色。燒製時必須適量控制進入的空氣量,這需要較高的技術,直到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中才占主要地位。夏、商、周的陶器生產中灰陶是重要的品種,作為建築材料,灰陶的生產一直延到現在。 灰陶分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兩大類,前者用作飲器、食器、盛儲器和其它用器,後者僅用炊器和部份飲器。大多是手製,口沿部份經修整,器表有繩紋、籃紋等裝飾。 黑陶 黑陶因燒成條件控制嚴格,直至新石器時代晚期才出現。黑陶分兩類:一類胎骨和胎表均為黑色;另一類胎表為黑色,胎骨為紅色或灰色。 第一類以山東龍山文化細泥薄壁黑陶的製作水平很高,胎土經嚴格淘洗,以輪製坯,胎壁厚僅0.5~1毫米,表面烏黑發亮,有蛋殼黑陶之稱,其中大寬沿的高柄杯是代表作品。 第二類黑陶又稱作黑皮陶或黑衣陶,黑陶工藝在商代以後逐漸衰弱,戰國曾一度再現。 白陶 白陶的胎骨和器表均呈白色,以瓷土和高嶺土為原料,新石器時代早期即出現,夏、商時發展至鼎盛,商以後逐漸少。 最早的白陶製品是在浙江桐鄉羅家角遺址發現的,距今7000年左右,上有刻製的文字的符號。 夏商周春秋的陶器(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476年) 大約在公元前21世紀,黃河中下游的夏族,通過部落聯盟形式,建立了夏王朝。在夏代遺址中,發現了青銅器、陶器和骨器的工場說明手工業以經很發達了。 夏商周三代青銅器均精雕細刻,因而費時費力,以當時的生產力而言,還不能算是大量生產,日常使用的仍是陶器,這時灰陶、白陶和印紋陶都有很大的發展。 商代中期原始瓷器燒製成功,則是我國陶瓷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 事。 灰陶 夏代陶器以泥質灰陶和砂質灰陶為主,另有黑陶、棕陶和極少量的紅陶。灰陶器物常見的有鼎、罐和甑。表面裝飾主要是壓印紋、方格紋和繩紋。有些器物在器身加堆紋、劃紋和弦紋。 商代早期陶器以泥質陶器為主,中期後砂質陶器漸漸增多,還有一些是夾砂粗紅陶。表面飾以繩紋為主,商代盛行獨有的饕餮紋、雲雷紋、方格紋。 西周陶器以泥質灰陶和砂質灰陶為多,有少量紅陶,西周前期也偶見泥質黑陶,器表一般是粗繩紋,另見劃線紋、 紋、弦紋和刻劃的三角紋。 春秋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砂質灰陶次之,另有少量的夾砂紅陶和夾砂棕灰陶。造型以平底器和袋狀三足器為主,器表裝飾比西周更簡單,主要是粗繩紋和瓦旋紋。 白陶 白陶在新石器時代已出現,器表面都光素無紋飾 印紋陶 印紋陶的胎質堅硬,胎土中有較多的鐵質,燒成後呈現褐色(依燒製溫度高低分別呈現紫褐色、灰褐色、紅褐色和黃褐),器表拍印以幾何圖形為主的紋飾。 印紋陶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 原始瓷 瓷和陶器相比,胎具有緻密不吸水,顏色白淨,較高的機械強度等特點,外面施有結合緊緊密的釉,具有更高的使用價值。 原始瓷在商代中期出現,西周時期的原始瓷與商代大體相似,在紋飾上增加了乳丁紋、曲折紋等。 春秋時原始青瓷的胎質已很細膩。春秋晚期開始,原始瓷進入全盛時期。 戰國秦漢的陶瓷(公元前475~公元220年) 戰國起鐵器工具開始廣泛應用,對農業和手工業生產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被稱為鐵器時代。陶瓷業是當時的重要手工業,已向商品化發展,除建立了不少規模巨大的官辦製陶工場外,還出現許多一家一窯的私辦小作坊。 戰國秦漢時不但陶瓷器的產量大增,質量也大為改觀,戢國時彩繪明器仿銅器和漆器,工藝上有很大的突破;秦兵馬俑雄偉壯觀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觀;秦漢瓦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占有很高地位;漢代的低溫鉛釉陶的技術相當成熟;東漢青釉瓷的漢製成功,則使中國陶瓷業由原始階段進入了成熟階段。 彩繪陶 戰國開始用陶製明器代替銅器隨葬。貴族所用明器都製作精良,外加彩繪,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品。 戰國彩繪陶採用磨光、暗花、硃繪、粉繪等方法,使器物看上去有銅器或漆器的效果,色澤艷麗,絢美精緻。 陶明器均成套出現,最普遍通的是鼎、豆(或盆、簠、敦)、壺的組合。 作明器的彩繪陶一直到漢代仍很流行。 秦兵馬俑 上古有人陋俗,以後逐漸用陶俑代替,陶俑在夏商周三代有少量的生產,秦漢時大盛,最有名的當推秦始皇陵的兵馬俑。 兵馬俑有三個坑,總面積一萬四千多平方米,估計有近萬件俑。 陶俑身高1.8米上下,馬身高1.5米,長2米,完全如真人真馬。陶俑屬泥質灰陶,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