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顽童-成功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迷宫顽童-成功大学

迷 宮 頑 童 -林燿德都市散文初探 私立南華大學 碩二 王文仁 前言 九六年一月八日,年輕的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兼評論家林燿德因心肌梗塞不幸去世,享年僅三十四歲。在他短暫的生命中,留下的成績卻足以令人嘆為觀指。據統計,林燿德曾獲之文學獎高達二十八項,著作共計有:新詩(含合集《日出金色》)七種,散文三種,小說八種(含長、短篇),評論集六種,採訪錄一種,影視、劇本、漫畫等共六冊,前後編選選集達四十餘種,並曾在二十七個研討會上發表過論文。然而,林燿德的重要性不在於他為數眾多的著作,而是,他接續了羅門這一批前行代的作家,在台灣的文壇中開拓出一條新的路子,並且透過大量的創作,一系列當代文學研討會的舉辦,以及《中國現代海洋文學選》、《新世代小說大系》、《台灣新世代詩人大系》、《台灣都市小說選》、《台灣都市散文選》、《世紀末偏航-八0年代台灣文學論》等眾多選集的編選,來一步步踐屢著他的論述。他試圖型塑一種文學典範,並書寫一種新的台灣文學史。而其中以「都市文學」的深度探索上,他引領出一股文學新風潮,對更新的世代產生極大的影響。這樣的影響顯然在於他突破了以往過去的書寫型態與創作觀點,而完成了接續與改造工作。 散文作品在林燿德所有的文類當中為數最少,僅有三部(不包括合著者),然而卻因文字較好掌握、書寫深度與廣度容易兼及,以及飽含強烈的實驗性與結構性,使我們最能一窺其創作的企圖心,也最能瞭解其「都市文學」的觀點與思考。因之,本文以林燿德的散文作品作為分析場域,回歸到整個八0年代的社會背景中,觀看新世代作家如何竄起,並透過與前行代作家羅門都市觀的對比,來一窺兩者的差異並進而全面性的概覽其都市散文的性格。 八0年代「世代交替」現象 八0年代不論從社會、政治或者文學上來講,顯然都是個值得關注的特殊時期。走過現代詩論戰、反共抗俄文學與七0年代的鄉土文學論戰後,被壓抑的文學因政治上的解嚴以及報禁的解除等,再度蓬勃發展起來;經濟上工商高度發達,逐漸從勞力為主的產業轉型為精密工商業與服務業;全島快速的都市化,農村與都市間的界線近乎消彌。資訊社會的雛形隨著電腦的普及與資訊的快速流通逐漸成型,台灣走入了所謂的「後工業社會」。同時,後現代思潮亦在這樣的基礎下,挾其強大的勢力席捲每一角落,對整個傾向於現實主義走向,一元化的文學的大環境而言,不啻是個巨大的衝擊。一九八六年,羅青在<詩與後工業社會:「後現代狀況」出現了>此一首先揭櫫台灣後現代狀況的文章中,便以「強大的複製力」、「迅速的傳播方式」、「商業消費導向」、「生產力大增」、「內容與形式分離」等為標準,羅列了數十個台灣走向後現代的實例,正式宣稱台灣已經邁入後現代之中。在<詩與資訊時代:後現代式的演出>一文中他更進一步的說到:「所謂「後現代」(postmodern),對社會而言,是所謂的「後工業時代」;在知識傳承的方式上,是所謂的「電腦資訊」;反映在文學藝術上,則是「後現代主義」。」如此將後工業與後現代主義拉攏的方式雖有可議之處,但 八0年代的文壇,的確在後工業社會的逐漸成形與後現代主義觀念的激盪下,在文壇上出現了一批所謂的「新世代」作家。身為新世代作家一員的林燿德便曾說過: 「八0年代的『世代交替』不僅是『政權』爭奪現象,也涉及到:在一個重大關鍵時代中,整體社會的急遽變遷轉型,使得嶄新的政治形態逐步彰顯。」 八0年代的「世代交替」很明顯涉及到整個世界觀的改變,而非僅僅盤桓在文學/現實、鄉愁/都市這些過份簡化的二元對立議題上。因為,所謂的「民族情感」或「鄉愁」,終端機是無法處理的,而且範圍太小,新世代的眼光動輒放在整個銀河系的大座標上,所謂的地球不過是「一個」-一圈村落或一個小點罷了。這些「新世代」的作家,一方面質疑中間價值的存在,另一方面又致力於基礎價值的瓦解。後設小說、後現代和文學的解構史觀,這幾個八0年代後期台灣文壇新穎的課題,其精義中有許多側面便在透過語言本身的反思和悖論藉以鬆動既存的文化體制,暴露出另一種與生活現實若即若離的文學現實。都市的議題便在這種世界觀的轉換下,打下了炙熱發展的基礎。 八0年代「都市文學」的興起 嚴格說來,關於都市的書寫並非遲至八0年代後期才出現,在一些前行代作家,諸如:楊牧、張拓蕪、余光中、琦君、張曉風等人的作品中也都有都市的影子出現。但如果我們將之與八0年代所出現的「都市文學」作一比較,便會發現其中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為瞭解這種差異,我們不妨透過羅門與林燿德兩個前後世代重要創作者,對都市以及都市書寫的比較,來一窺背後支撐的不同理念。 羅門(1928-)在前行代作家中因其創作年齡之長,作品之豐,理論架構之完整,最能代表整個台灣由農業社會邁入工商業社會中作家的心態的轉變。在其「第三自然觀」的創作理念中,「第一自然」是人類本源的大自然客體,通常羅門亦將人為的田園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