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教材唐宋诗词鉴赏第四课.doc.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选修教材唐宋诗词鉴赏第四课.doc

第四课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重点把握羁旅乡思类诗歌的特征,了解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品味诗作的描写、抒情方式,分析诗人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理解诗人借助明月等意象进行表情达意的技巧,探究怀乡诗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筛选文中的信息。诗歌中作者、作品、意象、意境等 信息,诗中内容信息,以及诗中叙述、描写的人物事件、节令特征等信息,都是阅读鉴赏时所应筛选整合的。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诗的内容,主题相对文章而言,显得较为隐晦,阅读时,要注意通过诗的语言和主旨,把握相关内容。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对社会生活、自然万象、人生百态的观察、思考和结晶,作者于诗中有鲜明的喜好或厌恶情感,这是阅读过程中必须把握的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品味诗作的描写、抒情方式,分析诗人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理解诗人借助明月等意象进行表情达意的技巧,探究怀乡诗的语言特点。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张九龄《望月怀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思乡怀人诗。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表现出一种怅惘的乡愁;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表现出一种思念之情。这是古典诗词最常见的主题之一。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不少名篇都是思乡之诗。这类诗中还应包括思妇思念丈夫的闺怨诗(如李白《玉阶怨》、王昌龄《闺怨》)。这类诗或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清幽,形象传神;或者即景抒怀,感情激越,沉郁顿挫;或者借物抒情,虚实相生。当然也有直抒感情的。我们来看看赵嘏的一首《江楼感旧》:“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该诗是一首典型的怀人之作,它首句即为全诗奠定伤感的基调,次句通过冰凉的景物进一步渲染伤感之情,末两句点明题旨,表明他是因怀人而感伤。 二、了解羁旅诗的常见特点。 1、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月、客、浮萍、飞蓬等 2、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怀才不遇、幽怨愤慨等 3、思乡缘由:战乱频仍,背井离乡;山长水阔,有家难回;久戍边关,遥无归期;宦游在外,身不由己。 4、常用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烘托,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反衬哀情。 ②侧面落笔(想象)。不说自己,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三、题目解说 《望月怀远》中一首五言律诗中望月怀思的名著,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家乡的新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整首诗情意缠绵,却不流于伤感,语淡情深,清丽婉转。 四、走近作者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意境深厚,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有《曲江集》。 五、赏析 (一)结合注释,朗读理解 (二)质疑、讨论 1、本诗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明确:本诗通过对美好月亮的无限怜爱来表现对远方亲人的缠绵相思之情。“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当此景象,怎能无动于衷!“天涯”多情之人自然“共此时”,不忍辜负这明月。睹月思人,无以为赠,本拟手把月色送于远方亲人,却不堪“盈手”,只好“还寝梦佳期”,希望在梦中与亲人相会了。全诗就是以月亮为纽带,寄托相思之情。 2、本诗的一个主要意象是“月”,诗人通过这个意象寄托了相思之情,中国古典诗词中还有很多以明月这一意象来寄托情感的,那么明月这一意象多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自己读过的作品加以分析。 明确:我国古典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古诗中的月亮可以思乡。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古诗中的月亮可以怀友。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古诗中的月亮可以反映诗人骚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