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孟子《鱼我所欲也》课件PPT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孟子《鱼我所欲也》课件PPT概要

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1)为了尊严宁死不受施舍的例子。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的例子。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1)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 (2)“乡”和“今”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指出“今”的做法为“失其本心”。 1、孟子在文中论述了什么观点? 舍生取义——当“生”与“义”不可兼得时,应舍生而取义。(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 2、孟子怎样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又是怎样论述观点的? 先用鱼和熊掌设喻引出观点,再正反对比论述,最后用事例进一步论述观点。 总结 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它告诫我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有高尚的追求与信仰,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服务社会,造福未来。 广东省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原作:陈小玲 修改:陈远超(2011-10-16) 通假字归纳 “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语气助词 “乡”通“向”,从前 拓展练习 从现实或历史举出能论证“舍生取义”的事实论据(用一句话概括)和道理论据。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广东省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原作:陈小玲 修改:陈远超(2011-10-16)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邹人。是战国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仅次于孔子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义,主张“以民为本”,实行“王道仁政”来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广东省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原作:陈小玲 修改:陈远超(2011-10-16)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 它包括四种“本心”: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 仁也; 义也; 礼也; 智也。 广东省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原作:陈小玲 修改:陈远超(2011-10-16) 关于孟子的故事 “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教子” 广东省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原作:陈小玲 修改:陈远超(2011-10-16) 鱼 熊掌 舍鱼取熊掌 类比比喻 义 舍生取义 生 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中心论点。 A 生、欲 不为苟得 甚于生 死、恶 不避祸患 甚于死 欲 何不为 莫甚于生 恶 何不用 莫甚于死 正 反 从正反两面分析论证 B 义重于生 生重于义 人皆有本心,贤者保有本心 C 第一部分 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说明“义”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 “义” 重于生命。 第二部分 举例进一步论证“义” 重于生命,不能“见利忘义” ,否则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行道之人、乞人 正 反 不辩礼义、乞人 受万钟 弗受、不屑 举例 有本心 失本心 (重义) (取义) 2.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所欲有甚于生者”中“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为人民谋解放, 为了祖国的建设, 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正义的事业 (2)“所恶有甚于死者”中“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叛变革命, 贪污受贿, 滥用职权等。 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 (3)“故患有所不辟”中“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4)“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 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善心。 鱼 熊掌 舍鱼取熊掌 类比比喻 义 舍生取义 生 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中心论点。 A 生、欲 不为苟得 甚于生 死、恶 不避祸患 甚于死 欲 何不为 莫甚于生 恶 何不用 莫甚于死 正 反 从正反两面分析论证 B 义重于生 生重于义 人皆有本心,贤者保有本心 C 第一部分 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说明“义”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 “义” 重于生命。 第二部分 举例进一步论证“义” 重于生命,不能“见利忘义” ,否则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 行道之人、乞人 正 反 不辩礼义、乞人 受万钟 弗受、不屑 举例 有本心 失本心 (重义) (取义) 1、“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意味着怎样的结果? 这个“东西”是“大义”;意味着要牺牲生命。 2、在孟子看来,有什么事情会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呢?不躲避灾祸的结果是什么? 做不义的事情; 结果是牺牲生命。 广东省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原作:陈小玲 修改:陈远超(2011-10-16) 3、由此看来,作者在此论述的观点是—— 义重于生,我们应舍生取义。 “生,亦我所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