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法编写若干问题的探讨
00)
摘 要 工法的编写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工法的类型随着技术的发展与传统的工法相比将进一步外延和拓展,生态工法、与交叉技术和边缘技术交织的工法、工法开发模块化趋势将朝着工程施工技术纵深发展方向发展。
关键词 工法;内涵和外延;编写;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11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工法,顾名思义就是施工的方法。我国推行工法是在学习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时提出来的。鲁布革工程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行国际招标的大型工程项目,1984年11月开工,1988年12月竣工。施工总承包方日本大成建设公司以精干的组织,科学的管理,适用的技术,包括其特有的工法,达到了工程质量好、用工用料省,工程造价低的显著效果,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思考,形成了强大的“鲁布革冲击”。表1为我国工法制度开始和发展情况。
表1 我国工法制度发展发展一览表
序号 年 份 内 容 部 门 1 1984年 我国引进工法的概念 2 1987年 首次提出实施项目法施工的概念 建设部 3 1988年 试行“工法制度” 国家行政主管部门 4 1989年 《施工企业实施工法制度的试行管理办法》 建设部 5 1990年 《施工企业实行工法制度的试行管理办法》 建设部 6 1991年 《铁道部工法制度管理暂行办法》 铁道部 7 1992年 我国首次国家级工法评审 建设部 8 1996年 《建筑施工企业工法管理办法》 建设部 9 1996年 《铁道部工法审定办法》 铁道部 10 2005年 《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 建设部 11 2007年 《国家级工法编写与申报指南》 中国建筑业协会 12 2007年 《电力建设工法管理办法》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 13 2008年 《公路工程工法管理办?法(试行)》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 14 2008年 《煤炭行业工程建设工法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煤炭建设协会 15 2010年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 中?国?水?利?工?程?协?会 16 2010年 《水运工程工法管理办法(试行)》 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 17 2012年 《全国化工施工工法管理办法》 18 2013年 《全国冶金建设行业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 中国冶金建设协会 注:由于资料来源有限,以上资料仅供参考。
20多年来形成了我国国家、省(市)和企业的三级工法体系(即工法分为企业级、省(部)级和国家级,实施分级管理)。其中企业工法是企业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开发应用新技术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的重要标志。工法对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环保、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起了重要作用。
2 工法的概念
2014年7月1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以建质〔2014〕103号文修订了2005年的《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对工法概念的定义为:指以工程为对象,以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其他部门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对工法定义省略有调整,但总体叙述基本是相同的。
2.1工法的内涵
(1)工法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工程建设的施工,它来自工程实践,并从中总结出确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规律性的施工方法,又回到施工实践中去应用,为工程建设服务。
(2)工法的核心是工艺技术,而不是材料、设备,也不是组织管理。至于采用什么机械设备,如何组织施工,以及保证质量、安全的措施等,都是为了保证工艺技术这个核心的顺利实施。
(3)工法的对象有针对工程总体或单位工程的,也有针对分部或分项工程的,虽说有大小之分,但所有的工法都是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总结出来的施工经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而且是一个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整体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4)工法必须符合国家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必须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保证达到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5)工法推广应用中,应注重其适应性。同一施工对象可以用不同的工法,但同一工法只能适应允许的范围。不同工法的关键技术是唯一的。质量安全、节能环保目标是相同的,但效率、成本会有区别。最合适的才是最佳的。
(6)企业应注意技术跟踪,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及时对原编工法进行修订,以保持工法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已批准的国家级工法有效期为六年,交通部、省级和其他行业工法有效期一般为5年。
2.2工法的外延和发展趋势
2.2.1工法的外延
工法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是工法的灵魂与生命。一般要求工法编写时应体现在四个方面:没有先例的独特技术、达到先进或领先水平的技术、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