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家庭“新常态”下的教育思考--熊少严.doc

3-1家庭“新常态”下的教育思考--熊少严.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1家庭“新常态”下的教育思考--熊少严

家庭“新常态”下的教育思考                 熊少严 摘 要:年轻父母学历层次和经济处境的提高正成为现代家庭“新常态”,父母的教育强势过分张扬和社会功利性指标不恰当地套用于家庭期望也成为新的问题特征,年轻父母应该主动学习,适应社会变迁,重视观念转变、关系经营,与孩子一同成长。 关键字:家庭教育;持续演习;亲子关系;家校关系 教育始于家庭。家庭是人类生命发生和发展的基本场所,在人类生存中的功能无可替代,尤其是在儿童问世后直至成年这段期间,家庭中的父母等长辈始终承担着抚养和教育的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父母的法律责任:“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按照中国传统观念,孩子也往往是家庭和父母本人未来的依托和期待,对儿童的教育自是许多家庭所深为关注的。 家庭的教育功能实现,与一般“教育”有基本相同的一些规律,其过程需要家庭成员持续不断的学习和适应。家庭随着社会大系统的发展和变化,其理念和方式也在变化,父母作为家庭教育主导者也应处于学习与成长中。孩子的幸福系于父母的成长。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家庭的一些变化,为我们开展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启示。 一、年轻家庭教育与经济“新常态” 随着高校扩招与经济腾飞,年轻一代所组成的家庭状况有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引起家庭教育的观念、目标、内容和方式的改变。 一是人口学历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显著增加。以广州为例。2001年,广州市高考录取人数为22928人;至2005年,仅4年间,高考录取人数即跃升为44813人,将近翻了一番;此后逐年仍在上升,保持在5万或更多的规模,如2012年为55715人,2013年为56239人。在广州市同龄人口总数中,超过45%。广州一些较好的楼盘、社区附近对应的小学家长的学历在硕士以上的往往超过10%。这一变化在沿海经济先行地区是一种大致相同的趋势:进入本世纪以来,青年人口整体的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其前锋已进入中小学家长行列。全国发展略低于发达地区,但其趋势也相当接近。如2002年全国高等院校新生录取320万,2005年即增长520万;2009年629万,并逐年递升到2014年698万人。每年高等教育录取人数占同龄人口总数的28%至33.6%。家庭教育指导面临新的挑战是,高文化素养的家长如何教育好孩子。 二是经济社会向全面小康迈进,许多青年家庭的经济状况较好。1997年,广州人均GDP首破3000美元,2002年过5000美元,2005年达到8500美元,2008年过1万美元,去年人均GDP已达到两万美元(人民币12.4万元)。从全国来看,2008年人均GDP为3400美元,2014年人均7575美元,很快就能越过8000美元。世界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上升呈现一个规律,3000美元标志着摆脱贫困,开始现代化进程,但也可能进入“现代化陷阱”,一些国家往往长期在这一节点上下摇摆,徘徊不前。在此节点前后,经济的增长对幸福的影响呈高相关;而8000美元是经济学公认的一个拐点,在这个点之后,幸福与经济的增长不再呈显著的正相关。从全国许多经济先行地区情况来看,普遍呈现出经济的增长不再能反映出幸福感的不断增强。这也对我们的培养目标与生命期待提出了新的标准。 青年父母学历层次和经济处境的提高代表着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向。虽然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阶层差距还有待不断缩减,但在沿海经济先行地区和众多的城市中,进入了小康水平的家庭大比例存在。随着教育资源的稳步提升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将成为我国中小学生家庭普遍的“新常态”。 二、“新常态”家庭教育的新问题 教育与经济水平的提升无疑为家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职责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要实现孩子成长某些目标所能调用的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越来越丰富,孩子所呈现出的早期基础素养从整体上看,也较以往年代有着显著提升。 但是,新的常态也反映出一些新的问题,较为普遍的是: 1)父母的教育强势过分张扬; 2)社会功利性指标不恰当地套用于家庭期望。 与过去从事家庭教育指导人员苦心于呼吁重视家教明显不同在于,现在是发生在很重视家庭教育的人群中,呈现出一种“教育过度”的特点。父母教育强势的过分张扬,对内表现在家庭里是父母刚性的教育意志和行为取代了亲子情感关系的经营,往往导致代际关系紧张,情绪抵触;对外则与学校缺乏良性的沟通互动,在未能深入理解学校教育理念教学意图时即以自己的“高明”见解与学校和老师形成对峙,或在不恰当的场合以不恰当的方式妄加评议,导致家校不能很好合作。而把社会流行的一些功利性指标用于期待和评价孩子的教育则是更为常见的现象,如久为诟病的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过程、重物质轻精神、重显性的教育轻隐性的导引、重外在的刚性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