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巨人和孩子概要
巨人和孩子
王尔德
导语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诗人白朗宁也曾说“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那么,英国作家王尔德又是怎样诠释爱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童话《巨人和孩子》。
作者简介
奥斯卡·王尔德(1850---1900)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童话作家,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在他安息处的墓碑上,他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
他的童话,构思巧妙,想象丰富,语言优美。作品里,处处闪耀着对美的爱,对人类爱的崇高情感。英国《典雅》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是谁的花园?花园是什么样子的?花园发生了什么事?
2、花园后来怎么样?
3、结局如何?
划分层次
(1—2)巨人不在—孩子玩耍—春驻花园
(3—10)巨人回来—禁止孩子游戏—冬驻花园
(11—21)巨人醒悟—和孩子一起玩耍—春回花园
细读课文——分析人物
1、巨人封闭花园表明他是一个怎样的巨人?(用文中一个词语回答)。
自私
2、哪些言行体现了他自私?
语言:
“我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
“我不准外人来这里玩。”
行为:
筑起一道高高的围墙,还挂出一块告示牌
3、巨人这样做给花园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冰天雪地
死气沉沉
小鸟:无心唱歌
树儿:忘了开花
花儿:缩回头睡觉
只有北风、冰雹、雪霜,终年寒冬
4、是什么原因又使花园里出现了春天的景象?请根据故事内容具体说明这种景象。
春意盎然
生机勃勃
小鸟:欢唱 翩翩起舞
树儿:欣喜若狂 用鲜花打扮
花儿:伸出头露出笑脸
有孩子们的欢笑
小孩
5、巨人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醒悟之后的“巨人”做了些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巨人目睹了花园的春景,特别是他看到那棵被霜雪裹得严严实实,北风也对它肆意咆哮的树尽可能垂下枝条,并反复深情呼唤:快爬上来呀,小孩子!这种情景深深感化了他。
悔悟之后的巨人轻轻下楼,悄悄打开门,把小男孩轻轻托起放在树枝上。提起斧头砍倒围墙,欢迎孩子们来玩。
5、巨人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直接原因是什么?醒悟之后的“巨人”做了些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爱心能给世界也能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也给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6、试就此举个实例谈谈你的体会?
7、巨人是怎样由自私变得充满爱心的?
自私
赶出孩子
终年寒冬
孩子到来
满园春色
托起男孩
春天重返
充满爱
感化
感动
觉悟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长满了绿茸茸的青草,美丽的鲜花随处可见,多得像天上的星星。草地上还长着十二棵桃树,一到春天就开放出粉扑扑的团团花朵,秋天里则结下累累果实。栖息在树枝上的鸟儿唱着欢乐的曲子,每当这时,嬉戏中的孩子们就会停下来侧耳聆听鸟儿的鸣唱,并相互高声喊着,“我们多么快乐啊!”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第一部分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巨人的花园中的美丽景色的?有什么作用?
视觉和听觉
作用: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现花园的美丽,与后文巨人封闭花园后的寒冷萧条形成对比,为下文写孩子们给花园带来春天这一情节作铺垫
叠音词的作用
青草用“绿茸茸的”;桃花用“粉扑扑的团团的”;果实用“累累的”,叠音词的使用,表达了作者的欢乐喜爱之情。
第八、十三段,大量使用了拟人手法
以表现小鸟儿、树儿、花儿也对巨人的自私深表不满,对孩子们充满同情,是那样的爱憎分明。
4、第15段中作者是如何表现巨人的内心转变的?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归纳主题
这篇童话通过叙述巨人的花园由终年寒冬终于回到春天的过程,告诉人们:自私会给自己和世界带来不幸和痛苦,爱心则能给自己和世界带来快乐和美好,只有爱才能让春天常在。
拓展延伸
1、爱是美德的种子。 ——但丁
2、爱是理解的别名。 ——泰戈尔
3、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雨果
4、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 ——罗曼·罗兰
拓展延伸
1、自私为一切天然与道德的罪恶根源。
——希腊
2、自私是人类万恶之源。——莱斯顿
3、利己心是最坏的顾问。——英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