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步步高】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同课异构课件: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2.pptVIP

【新步步高】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同课异构课件: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2.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步步高】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同课异构课件: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2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句话反映了历史上什么现象? 中国古代有种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霖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金榜题名时”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上哪种制度? 本课主要讲述三个问题: 行政制度 选官制度 监察与谏议制度 御史 大夫 丞 相 太 尉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①建立中朝 皇 帝 尚书令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御史大夫 太 尉 九 卿 中朝 外朝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皇 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 起草诏令 负责 执行 封驳审议 ① ② ③ 影响:分工明确 效率提高 相权被割 皇权加强 (1)、假如你们是三省六部的官员现在文成公主要进藏,需要起草一份昭示天下的诏令,并须执行,应由那些部门负责? (2)、公主出嫁时的典礼及征召大量工匠入藏又由那些部门负责? 皇 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枢密院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中书门下 军政 行政 财政 财政 宋代:二府三司制 不参与 政事 不参与 政事 隋 唐 三省六部制 归入 归入 元代: 中书一省制 皇 帝 中书省 元代:中书一省制 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 影 响 ? 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政局动荡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归入 归入 明 代: 亲自掌管 废除丞相制度 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殿阁大学士 内 阁 明太祖:位低权轻 明成祖:位高权重 清代:军机处设立 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顶峰 历代中央官制的确定与演变 朝代 中央官制 秦: 三公九卿制 西汉: 中外朝制度 东汉: 尚书台 魏晋南北朝: 出现三省 隋唐: 三省六部制 宋: 二府三司制 元: 中书一省制 明: 权分六部 清: 军机处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 西周——世卿世禄 战国、秦——军功授爵 西汉——察举制、征辟制 东汉末、魏晋——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 明、清——八股取士(科举制) 阶段 皇帝 贡献 创立 隋文帝 分科考试 隋炀帝 设进士科 完善 唐太宗 扩大国学规模 武则天 创武举、殿试 唐玄宗 把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隋唐科举制度发展的历程: 材料一:(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鱼贯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结合这两段材料对科举制度进行简单的评价? 中国监察与谏议制度变化 秦——御史大夫 西汉——御史府(辖十三州刺史) 隋、唐——门下省 宋——谏院、通判 明清——都察院、科道、按察使司 (注:红色标明的是谏议机构) 活动建议 孙中山先生建立民国时倡导“五权分立”,他说:“我所说的五权并非杜撰的,就是将三权再分弹劾及考试两权。” “……考试权,原来是中国一个很好的制度……说到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这种御史都是梗直得很,风骨凛然。……由此可见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都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孙中山先生的态度和政治实践说明了这两种制度的历史价值。 认真阅读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思考历史遗产与当代生活之间的联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