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梭菌及其毒素检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肉毒梭菌及其毒素检验

知识目标: 理解肉毒梭菌的生物学特性。 了解肉毒梭菌及其毒素的致病性。 掌握肉毒梭菌及其毒素标准检验方法。 肉毒梭菌 肉毒梭菌是一种腐物寄生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土壤、霉干草和畜禽粪便中均有存在,可分为A至G七个型。 引起肉毒中毒主要是食入含有肉毒毒素的食品,食品在调制加工、运输贮存的过程中,污染了肉毒梭菌芽胞,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增殖并产生毒素所造成的。 国外引起肉毒中毒的食品多为肉类及各种鱼、肉制品、火腿、腊肠以及豆类、蔬菜和水果罐头。 中毒食品种类往往与饮食习惯有关。如欧洲各国主要的中毒食品为火腿、腊肠和其他兽肉、禽肉等。美国主要是家庭制的水果罐头,而火腿、腊肠等畜禽肉加工食品仅占7.7%,日本和俄罗斯等国家鱼制品中毒者最多,尤其是日本,几乎全部是鱼制品的E型中毒。 国内因肉类食品及罐头食品引起的中毒的较少,据有关资料调查统计,主要是臭豆腐、豆鼓、面酱、红豆制品、烂土豆等植物性食品引起的中毒多见。 肉毒梭菌的抵抗力一般,但其芽胞的抵抗力很大,可耐煮沸1~6小时之久,于180℃干热5~15分钟才能破坏,120℃高压蒸气下10~20分钟才能杀死。10%盐酸须经1小时才能破坏。在酒精中能存活2个月。其中以A、B型菌的芽胞抵抗力最强。这一点对于罐头食品的灭菌很重要,若芽胞深藏于食品中,或者数量过多,虽经高温灭菌,有时也不易杀死芽胞,故应特别注意。肉毒毒素抵抗力也较强,80℃30分钟或100℃10分钟才能完全破坏。正常胃液和消化酶于24小时不能将其破坏,可被胃肠道吸收而中毒。 一、生物学性状 培养特性:本菌为最严格的厌氧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都能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8~37℃,pH为6.8~7.6,产毒的最适pH为7.8~8.2。 血清琼脂:培养48~72小时,形成中央隆起,边缘不整齐、灰白色、表面较粗糙的绒球状菌落。直径可达6~10mm。 血液琼脂:菌落周围有溶血区。 培养特性: 普通琼脂:形成灰白色、半透明、边缘不整齐。呈绒毛网状、向外扩散的菌落。直径约为3~5mm。 肉渣肉汤:呈均匀混浊生长,肉渣可被A、B和F型菌消化溶解成烂泥状,并发黑,产生腐败恶臭味,从第三天起,菌体下沉,肉汤变清。在肉渣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大量产气。 生化特征 本菌生化特性很不规律,一般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产酸产气。对明胶、凝固血清、凝固蛋白均有分解作用,并引起液化。不形成靛基质,能产生硫化氢。 菌型及毒素 目前已知肉毒梭菌有A、B、C、D、E、F、G等7个菌型,其中C型还有Cα和Cβ两个亚型。引起人群中毒的主要是A、B、E三型,C、D型主要是畜禽肉毒中毒的病原,F型只见报导发生在个别地区的人,如丹麦和美国各一起。1980年从瑞士五名突然死亡病例中发现G型毒素。 各型肉毒梭菌产生相应型的毒素,所以肉毒毒素也分为A、B、C、D、E、F、G等7型,C型包括Cα和Cβ两个亚型。 肉毒毒素是在肉毒梭菌胞浆中产生,由菌体释放到培养基中,经滤过除菌所得滤液即为毒素液。毒素形成的最适宜温度为28~37℃,温度低于8℃与pH在4.0以下时,则不能形成。 肉毒梭菌产生的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是目前已知的化学毒物与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对人的致死量为10-9mg/Kg体重。其毒力比氰化钾还要大一万倍。 二、致病性 肉毒毒素是一种与神经亲和力较强的毒素,肉毒毒素经肠道吸收后,作用于外周神经肌肉接头,植物神经末梢以及颅脑神经核,毒素能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麻痹和神经功能不全。在临床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为主,肉毒毒素中毒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2小时,长者可达数天,一般为12~24小时。中毒症状,早期为瞳孔放大、明显无力、虚弱、晕眩,继而出现视觉不清和雾视,愈来愈感到说话和吞噬困难,通常还可见到呼吸困难,体温一般正常,胃肠道症状不明显。病程一般为2~3天,也有的长达2周之久。肉毒中毒死亡率较高,据报导可达30%~50%,死亡主要是由于呼吸麻痹及心肌痪瘫。如早期使用型特异或多价抗血清治疗,死亡率可降至10%~15%。 三、检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肉毒梭菌及其毒素的检验方法 GB4789.12-200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食品中肉毒梭菌的PCR检测方法SN/T2525-2010 。 (一)肉毒毒素检验 液体检样可直接离心,固体或半流动检样须加适量(例如等量、倍量或5倍量、10倍量)明胶磷酸盐缓冲液,浸泡、研碎,然后,取上清液进行检测。 另取一部分上清液,调pH6.2,每份加10%胰酶(活力1:250)水溶液1份,混匀,不继轻轻搅动,37℃作用60min,进行检测。 试验方法:取样品处理完的上清液及其胰酶激活处理液分别注射小白鼠三只,每只0.5mL,观察4d。 结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