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致IEEEEPoCSG明尼苏达会议
致IEEE EPoC SG明尼苏达会议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好!
值此大会召开之时,谨致亲切问候和热烈祝贺!
EPoC源于中国的EPON+EoC,是中国有线运营商在接入网建设、改造过程中创造的模式,目前已经成为双向化改造的主流方案之一。EPON+EoC架构由于简单、价廉,不仅在中国得到普遍推广,还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各国MSO受竞争压力,都在探索新一代HFC技术,寻求更低成本的、IP化的、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全业务解决方案。
EoC缺乏统一标准,不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因此在中国实际应用当中碰到许多问题。EPoC发展了EPON+EoC,一经提出就引起各国有线运营商广泛关注和赞同——不是因为EPON MAC多么优秀,也不是因为EPON MAC多么适应同轴环境,而是因为端到端——端到端的管理、控制、调度,端到端的QoS;还因为简单、通用、符合端到端的IP/以太网发展方向。这也是中国有线运营商支持EPoC的根本原因。同时,中国有线运营商把EPoC当作与FTTH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也许是唯一可能的手段——中国有线运营商在FTTH上没有多少机会,也没有竞争优势,因此对EPoC寄予极大的希望。
我们欣喜地看到,EPoC标准的研究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正在稳步前进,特别是会议前期关于5项准则的讨论,表达了所有成员对EPoC标准的期盼。我们虽因种种原因没有直接参加会议和讨论,却始终关注EPoC研究的进展。以下几点是我门的主要观点:
1、关于FDD和TDD
近期关于FDD和TDD的讨论尤其使我们感到振奋:同时支持FDD和TDD是中国有线运营商一直的诉求,现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赞同。我们希望能对同时支持FDD和TDD有进一步的、实质性的研究和进展。这是一件十分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事情。
FDD和TDD曾经是前期讨论的热点和焦点,是第一个引起争论的议题。FDD频分对应波分,是最简单、直接的转换;比较容易处理相邻信道干扰(同向电平相当);双向放大容易实现,可以适应多级放大网络;时延较低。但在FDD条件下实现灵活配置频谱需将双向频谱之和全频段解调(与TDD相同),具备可变滤波或可随时更换滤波器的条件国家广电总局有线数字电视应用技术实验室Hesham ElBakoury
中兴 孙畅
烽火 周箴
长光 胡保民
海尔 戴书胜 强辉
广信融科 于洋
雷科通 李克民
路通 许磊 尹冠民
高通 Alex
Letter to the IEEE EPoC Study Group gathered in Minnesota
Dear Mr. Chairman, gathered experts, and friends, hello!
Insofar as China is concerned, the origins of the market opportunity for EPoC lies in the mainstream status achiev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EPON + EoC in delivering a robust and cost effective cable access scheme. In the meantime, this trend has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cable operators internationally who are exploring ways to evolve their HFC networks to cost effectively deliver all-IP services with unified provisioning and management schemes such DPoE.
For a long time, the lack of a unified standard for EoC within China has held back large-scale deployment. The advent of the EPoC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in China not because of the inherent suitability of the EPON protocol or MAC to the coaxial environment but because it offers the prospect of unified management, scheduling and QoS schemes between the optical a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