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中的《圣经》元素探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乡》中的《圣经》元素探析.doc

《故乡》中的《圣经》元素探析   摘 要:为了探析《故乡》中隐含的《圣经》元素,运用由现实向过去和未来思考的方法,从小说叙述者“我”的视角出发,发现鲁迅在《故乡》中构建了现实的荒园和闰土月夜护瓜的伊甸园,并将小说人物构筑在“幸福快乐――犯罪堕落――受苦受难”的命运模式中。叙述者“我”为了拯救现实的苦难,欲开辟一条拯救之路径,在国民中呐喊并让其复归乐园。   关键词:现实的荒园;人间地狱的拯救;过去的伊甸园;复归的乐园   作者简介:王鹏飞,男,河南叶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02   鲁迅在基督教堂林立的浙江绍兴渡过了童年和少年生活,购买过《新旧约全书》,其杂文和散文集均对耶教思想有所论述。用《圣经》视野去探索鲁迅小说中隐喻的《圣经》元素,意义重大。   一、鲁迅与耶教及《圣经》的关系   1、新文化运动与耶教文化的关系   自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鲁迅等仁人志士摸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思考着何为“新”文化,面临着在文化体系中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将眼光转向国外,选择了两大新元素即基督教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化。   虽然马克思主义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重大,但是基督教文化绝对不能忽视,也是构建“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基督教文化经典《圣经》翻译本在中国大地的印刷出版和传播、西方教堂的开设、传教士的传教活动,耶教的犯罪与悔改、宽恕与博爱、苦难与拯救等思想已潜移默化在现代作家心中。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锋,生活在新文化运动时代大背景下,势必也会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2、生活中的鲁迅与基督教文化、《圣经》的关系   鲁迅的童年与少年生活都是在浙江绍兴这座沿海城市渡过。根据《浙江绍兴市志》的记载,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美国传教士苏美格等人就开始在绍兴传教;民国时,绍兴已形成内地会、圣公会、长老会的多种基督教派系,教徒1万余名。西方基督教对绍兴人们生活影响极大,在此渡过童年和少年生活的鲁迅,深受基督教及文化的影响。他还先后两次购买了《新旧约全书》、《圣经》“收藏了《元也里可温考》(一本关于天主教教士东来传教的历史书籍)、《圣年广益》(传教士冯秉正翻译的记载圣人行事、圣教警言的著作)等[1]”。这也为以后鲁迅在小说创作中融入《圣经》元素奠定了基础。   鲁迅在其创作的杂文集、散文集如《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中均对亚当夏娃故事、诺亚洪水故事、希伯来文艺等有所论述且见解独到,并专门写《复仇?其二》对犹太人钉杀耶稣故事改编。   二、鲁迅在《故乡》中注入的《圣经》元素   鲁迅阅读过《圣经》且对其故事和思想有很深的见解和认识,把当时的社会、自己的思想与基督教文化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既然宏观层面的生活中的鲁迅、中观层面的杂文散文与《圣经》有着关系,那么小说中也会隐喻着《圣经》元素。   《故乡》刻画了闰土、杨二嫂及叙述者“我”等人物,通过离开故乡多年的“我”归乡离开故乡的故事,以“我”的视角探索了国民生活的辛苦及缘由。纵观《故乡》的叙事结构,与旧约叙事结构有着异曲同工之效,都是从现实出发,为了改变现实,进而想到过去,再构建一个美好的过去,也是为了构建未来的面貌,而现实到未来就是一种拯救行动。   对于整部《圣经?旧约》的“摩西五经①”而言,采用了“现在――过去――将来”的叙事结构。《出埃及记》是整个旧约的核心所在,讲述了犹太民族在族长摩西带领下走出埃及的历史进程,这是一种现实局面。古老的希伯来民族基于现实状况,需要表达他们的信仰即他们出埃及必是上帝耶和华的拯救计划,而上帝为何要拯救在埃及受苦难的希伯来人。怀着这样的感恩和疑问,他们形成了“出埃及信仰――有关耶巍是救赎的和创造的上帝的信仰――的角度来看和思考人类的那些起初[2]”,于是就有了《创世纪》的上帝造人故事。所以,是先有犹太民族在埃及受难及出埃及故事,然后再有上帝造人的故事,是为了解决现实困境需要创造出一个伊甸园。鲁迅也正是基于叙述者“我”在故乡之后看到现实的苦难,需要构建一个乐园。这是鲁迅由现实向理想的思考,小说故事和人物也是理想和现实的交织,是鲁迅运用“由后来的现实往前推向思考和创造”的艺术和叙事能力的展现。   《故乡》通过叙述者“我”的视角,把人物构筑在“幸福快乐――犯罪堕落――受苦受难”的命运模式中,构建中国式的“伊甸园”和荒园。叙述者“我”先是勾画了一幅 “闰土月夜护瓜图画”,把闰土、猹、年轻美貌的杨二嫂安排伊甸园中,再把成年闰土、成年杨二嫂、儒家尊卑观念放在人间地狱。面对人间地狱,叙述者“我”把自己视为先知先觉,试图开辟一条拯救之路径、在国民中呐喊,希望拯救这些遭受困难的国民,让其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