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与情志.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帝内经》与情志.doc

《黄帝内经》与情志   一、情志论概述   情志论是一种方法论。笛卡尔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情志”,即思维、情绪、心理,他将情志与身体分开,主张精神与物质的二元论,这种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情志论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生命理论。这种理论不仅仅只关乎人的身体,更把重点放在了主导人一切肢体活动的精神层次,心理层次。情志是否健全与完善很大程度地决定一个人的健康。   二、中医论情志   中西方对于心理认知的不同造就了两种医疗手段与方法――中医和西医,“情志”是中医的对人心理活动的称谓。而西医对“情志”的认知是从现象学入手的,它将“情志”二字孤立化,西医将情志看作人体生理、生化机体的一种现象。进一步讲这与中国式的逻辑思维与西方逻辑思维的差异造成的。“中式思维”注重事物的整体性,并将万事万物看成一种普遍联系的系统。而“西式思维”下事物总是彼此具有差异而相互独立的。   成书于汉代的《伤寒杂病论》反映了名医张仲景对修身养性、生命、固本的重视,对世人“举世昏迷”、“不惜其命”、“竞逐荣势,企踵权豪”、“惟名利是务”种种态势的嗤之以鼻,并称之为“崇饰其末,忽弃其本”。这里的“末”和“本”,分别指向人的外在,身外之物以及人的内在人的“情志”和“肉身”。   三国时期,通晓养性之术的华佗利用“激怒疗法”治愈了太守简病,这里华佗妙用情志的规律“以毒攻毒”、“以病治病”。华佗真正对情志理论运用在“治病”的实践之中。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继承唐代以来“养性”的情志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十二多和十二少”。丰富了情志理论。   宋代的陈无择的《三因极-病症方论》将“七情”的情志因素作为致病的三大诱因之一,予以高度重视。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的《儒门事亲》在《内经》“以情胜情”、“以病治病”的基础之上发展“习以平之”等多种情志疗法。   明清时期的《摄生集览》提出了“养神为首”,指出情志与“不寐”(失眠)的关系;《遵生八笺》中通过诗情画意与游览风光来陶冶情操与健心明智。   纵观古代养生思想,都与《内经》中的情志论有着不解之缘,在其基础之上各家养生思想得以提炼、丰富、升华。其中“养性”(调养情志)的思想和方法贯穿整书。   三、黄帝内经中的情志论   《黄帝内经》极具代表性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朴素的医学思想,它对“情志”的见解独到。区别于源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文集》,使之成为中医理论的奠基石。《内经》将人的“情志”划为“九气”和“五志”是指人内在心理变化而引起的外在情绪化的表现。古人早已将情志与生命质量的高低联系起来,《内经》中的情志论由内而外、由内及表、由表及里。从精神层次到身体层次在到环境层次。总结下来包含以下五点:第一,和七情。第二,安五脏。第三,顺四时。第四,克五志。第五,意内守。   1.和七情。《内经》虽然没有直接提及“七情”,但在《素问?阴阳映象大论》中论说了人以“五脏”化“五气”,以“五气”化“五情”的过程。人的“心、肝、脾、肺、肾”产生的五种“志气”分别化作人的五种情志“喜、怒、思、忧、恐”。这五种情绪皆与“心”相连。若情志正常,阴阳调和,则“精神专指,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2.安五脏。“五脏藏神”《内经》中讲每一个脏器都参与精神活动,故五脏又称为“五神脏”。每一个脏器如同古代的官吏一样掌管着不同的精神活动和情志活动。《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志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在人体的五脏之中,心为五脏之首,掌管五脏六腑。《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   3.顺四时。《黄帝内经?灵枢?本神》一篇中有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虽然语句简单,但却道出了智者养性的规律――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智者养生必定顺着四时来适应寒暑的气候,调和喜怒而安定起居,节制房事,调和刚柔。这样,虚邪贼风就不能侵袭人体,自然就可以延年益寿了。   4.胜五志。中国哲学讲究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认为万事万物都在一种制衡和适度的状态之中。情志的失调和过度,最终会导致“病由心生”,由内而外伤及人体的脏腑并导致各种疾病。《内经》称之为“喜伤心、暴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红楼梦》的例子。如何克服这些负面的“情志”。根据五行的规律《内经》提出了“五志相胜法”即,“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悲胜怒。”   5.意内守。“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从保持情志的平衡、平静、到观心、观身是一个“精神内守”的过程也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对自身的身心状况真正能做到“明察秋毫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