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不能“移标易识”.docVIP

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不能“移标易识”.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不能“移标易识”.doc

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不能“移标易识”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在陕西视察时指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这一论断是对黄帝文化几千年积淀的精辟概括。从司马迁的《史记》到后世历代典籍、方志、碑铭和祭祀活动,都能充分证明这一点。然而,某知名媒体2015年9月7日和11月9日两次刊登了许嘉璐等学者的文章,提出“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并提议“拜祭黄帝应该上升到国家级;拜祭定点在新郑”。如此说来,陕西黄帝陵庙的拜祭活动就不算定点了?我们不应该无视几千年来的历史研究成果和已被公认的史实,陕西黄陵县黄帝陵庙的拜祭早已成为国家级祭祀了。中华民族的根脉不能挖,不能移标易识。   一   黄帝生于三月三是个“创新”提法。翻开老祖先传下来的老皇历,一直记载“七月十三,黄帝诞”。民间文化一直认为“王母生于三月三,不死不灭。”《黄帝内经》曰:“帝与王母会于王屋,乃铸火镜十二面,随月用之,则镜始于轩辕矣。”《西京杂记》曰:“黄帝时,西王母献昭华玉?g。”《玄女兵法》曰:“王母遣使者以授符。王母乃命九天玄女授帝以三宫五音。”《龙鱼河图》曰:“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这些记述是神话传说,说明王母与黄帝有交往,但从未有传说他们恰巧生于同一天。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珍贵记忆和美好理想,是后人世代沿袭传承,对远古历史的再现。神话是文字信史的序言,信史则是神话的续篇。人们世代口口相传的是:七月十三黄帝诞,九月九黄帝乘龙升天。难道十多年前才突然发现黄帝又生于“三月三”?把黄帝生辰硬说在三月三,无非是这一天大多在清明节之前而已。   关于“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之说,于史无据。中华民族历来就有祭祖的传统美德,试问从天子到庶民,谁不祭拜自己的祖陵?德高望重的祖先都是先为人,而后被尊为神,进入庙堂,享陵庙同祭祀。据《路史?疏仡纪?黄帝》载:(黄帝铸鼎)“八月既望,鼎成死焉,葬上郡阳周之桥山。其臣左彻感思,取衣冠几杖而庙像之,率诸侯而朝焉。”《纪年》载:“帝以土德王,应地裂而沛葬,群臣有左彻者,感思帝德,取衣冠几杖而庙飨之,诸侯大夫岁时朝焉。”可见陵庙同祀久矣。   二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巡朔方还,率18万大军祭祀黄帝,祈求效法黄帝升天,筑汉武仙台。   汉明帝刘庄永平2年(公元59年)颁诏“诸侯祭天子,天子祭黄帝”为礼制,在桥山建立了“黄帝庙”。   北魏拓跋嗣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六月,派遣使臣以太牢(牛、羊、猪三牲大礼)祀黄帝庙(《魏书?太宗纪》)。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大明四年(公元460年)降旨,令郡县五谷丰登后祭祀黄帝,祭祀前整修陵庙,以示慎终追远。古中部县(今黄陵县)城门楼上匾额曾题为“追远门”。   唐代宗李豫大历四年(公元769年),?~(?~州,今富县)坊(坊州,即中部县,今黄陵县)节度使臧希让上疏,坊州有轩辕庙,请求修葺并列入国家祀典。代宗准奏。桥山轩辕黄帝庙遂入国家祀典,后世得以继承(见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帝王部?修废》《中部县志》)。   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五年(公元972年)降旨整修轩辕黄帝庙,将唐大历中所建黄帝庙由桥山西麓移今址扩建,并规定每10年祭祀3次。宋人李?P《黄帝庙碑序》(《陕西通志》)记述了这次重修状况。宋仁宗赵祯嘉?v六年(公元1061年)正月二十八日,遣使赴坊州祭祀黄帝陵庙,使臣回朝禀报,桥山柏树长势不佳。仁宗即下旨,派官员以十贯银钱买庶民幼柏1415株,并雇用寇守文、王文政、杨迈3户百姓人家入春栽植管护。此碑现存庙院内。桥山的几万株古柏林就是这样世代延续营造而成的。   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桥山黄帝庙保生宫发生火灾,庙宇周围柏树尽毁。也松铁木儿皇帝闻奏大怒,亲拟圣旨一道,令以蒙汉双语刻成碑文竖于庙院,以儆慑扰庙毁树不法之徒。时过690年了,此碑仍在,这便是一道最早的保庙护林法令。元顺帝至元乙巳(公元1365年)对黄帝庙又进行了修葺。元人张敏撰《重修黄帝庙碑记》,明弘治本《延安府志》,明郑汝璧《延绥镇志》均有记载。   明太祖朱元璋对先祖崇敬有加,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派遣秘书监丞陶谊赴中部修缮黄帝陵庙,并筹划祭祀。太祖皇帝亲撰祭文。这通“御制祝文”碑至今立于黄帝庙碑廊内。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朱元璋降旨,规定祭祀黄帝由皇帝或派遣大臣前往,桥山黄帝陵庙为祭祀圣地,三年为一大祭。祭文及祭祀日期、祭品,主祭、陪祭文武官员均勒于碑石。这一旨意对后世能保留下几十通祭祀“御制祝文”碑铭,至关重要。之后又特别降旨,中部县令官正五品,另设护陵庙官二员。并赋予中部县令三项特权:一是朝廷官员来中部,县令可不出城恭迎;二是有损毁陵庙、柏树者可先斩后奏;三是上朝禀告黄帝陵庙事宜可由内务府直接引见圣上。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太祖再降旨,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