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身份的诉求与建构:《白牙》的后殖民视角解读.docVIP

文化身份的诉求与建构:《白牙》的后殖民视角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身份的诉求与建构:《白牙》的后殖民视角解读.doc

文化身份的诉求与建构:《白牙》的后殖民视角解读   摘 要:查蒂?史密斯的《白牙》反映了二战后英国移民所面临的文化身份问题。本文从后殖民视角出发,分析三代英国移民对待民族文化和身份问题的不同态度,指出在多元文化时代,英国移民的文化身份诉求经历了从寻根、全盘西化,最终走向建构混杂身份的流变过程。   关键词:《白牙》 后殖民主义 文化身份 建构    文坛新秀查蒂?史密斯以反映多元文化和移民生活为创作主题,她的处女作《白牙》以“二战”后英国的多元文化社会为背景,以英国伦敦西北部威尔斯顿的两个家庭的生活故事为主线,反映当代英国新移民所遭受的种族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本文应用后殖民理论分析三代移民在面对本民族文化和西方主流文化的差异与冲突时的不同选择,探讨在后殖民语境下非白人族裔的文化身份的构建途径。    一、抗拒与寻根 第一代移民的代表人物萨马德受过良好的教育,但身为移民,他只能在饭店里当侍者维持生计。移居英国后,萨马德亲身经历和亲眼目睹了移民所遭受的歧视和打击: 种族主义者频繁打劫阿拉伯商人;巴基斯坦移民想开安全公司,却因没有人雇佣“黑人”保镖而被迫关门;部分英国白人把牙齿的洁白度夸大为鉴别有色人种的决定性因素,有些甚至将有色人种统统归为黑人。与婚外情人珀交往中产生的文化冲突更加深了萨马德的痛苦,孟加拉国移民没有刷牙的习惯,而珀竟然把牙刷作为礼物送给萨马德。“牙刷”在这里成为文化差异的象征,“牙刷”事件使萨马德更深刻地认识到,所谓的文化融合仅仅意味着英国白人文化对其他弱势文化的单向同化。萨马德离开多难的祖国,在异国他乡寻求心灵的寄托和文化身份,但他无法将孟加拉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根基从心里彻底抹除,并且由于种族歧视和祖国曾被殖民统治的历史使他很难与宗主国的文化真正融合。萨马德抗拒西方文化同化的方法是试图在本民族的历史记忆里寻求慰藉。萨马德的祖父曼格尔?潘德于1857年打响了印度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第一枪,萨马德憧憬通过寻根来摆脱文化身份危机。    通常情况下,当移民对寄居国的种族主义和它的不公正行为深感不满后,他们通常会回眸家园,因为他们对故国的情感会帮助他们治疗在居住国充满敌意的环境中所受的心灵创伤,离散族裔期盼在条件合适的时候回归家园。为了不让下一代再遭受种族歧视,萨马德决定将比较聪明的马吉德送回故乡接受伊斯兰文化的熏陶,让其继承民族文化的光荣传统,因为“对于萨马德来说……传统就是文化,文化导向根基,而这些都是好的,是毫无瑕疵的原则”{1}。萨马德没有意识到,由于长期远离了原初的居住地和文化氛围,他对孟加拉伊斯兰教的发展情况缺乏全面的认识。对白人文化的本能排斥,以及对家园的眷恋,使离散族裔将民族文化神圣化,忽视了文化的历史性和演变性。拉达克里希南警告我们要注意在离散叙事中的那些未加甄别的怀旧之情,因为“这种不加甄别的回眸,可能会忽视故国的现实情况。我们可能会产生对一个理想化家园的记忆,而这个家园同当前历史毫无关系;我们还可能去假设,自从离乡之后,那里一切如故”{2}。对于萨义德来说,故乡属于爱德华?萨义德曾经说过的“想象的地理和历史”,它有助于“精神通过把附近和遥远地区之间的差异加以戏剧化而强化对自身的感觉”{3}。拉达克里希南认为:“离散者渴望得知自己同故国的亲密关系,但是这种渴望不应该转化为对起源的超历史的、神秘主义的追寻……离散中的隔绝感会是痛苦的,但是起源政治不能成为治疗的良方。”{4}    第二代移民出生在英国,“顺理成章”地成为英国公民,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由于肤色、家庭背景和其种族特征或未被同化的痕迹,他们被烙上了异类的标志。以萨马德的儿子马吉德和米拉特为代表的第二代移民依然能强烈地感受到肤色给他们带来的歧视。米拉特渴望成为像祖先潘德一样的民族英雄,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民族身份。对于自己并没有亲身经历过,而是通过阅读和学习得来的二手经历,其信息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缺失就不言而喻了。第二代移民所认知的祖籍国的文化往往是不完整的,是由很多碎片化的细节组成的,其中不乏盲点。米拉特企图通过将祖籍国神话化或戏剧化来寻找归属感和民族身份认同感,然而,他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追求民族本质主义的误区。民族本质主义假定一个民族具有某种恒定不变的本质。但是事实上,任何民族的文化和历史都是一种持续的建构。米拉特追求纯粹的、静止的民族文化认同,这是不符合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因此他以追寻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方式建构单一的文化身份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全盘英化 作为外表明显不同于白人移民的少数族裔群体,第二代移民依然被看成是“永久的外国人”,永远不可能完全融入英国社会及其主体政治。即使他们接受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他们依然被看成“模范少数族裔”,还是不能享有本国人所享有的种种权利。由于在种族歧视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