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杨宪益:做个堂堂正正人.doc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宪益:做个堂堂正正人.doc

杨宪益:做个堂堂正正人   杨宪益出生于膏粱锦绣之家,父亲贵为天津市银行行长,家产丰厚,婢仆众多。杨宪益五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但这位行长为家庭留下大笔财产。只要杨宪益愿意,他完全可以继续挥金如土地生活,可他却选择了颠沛流离,艰苦朴素。战争年代,杨宪益拿出自己名下的那笔财产,为祖国购买了一架飞机。   杨宪益喜欢“杯中物”,但不爱“阿堵物”,一直到老都如此。晚年,杨宪益寓所窗前有一棵所谓的“发财树”,他顺手写下一首诗:   窗前发财树   长大碍门户   无官难发财   留作棺材木   曾经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却视名利如敝屣,令人啧啧称奇,也令人肃然起敬。   作为牛津大学的高材生,杨宪益本可以在国外过上优裕舒适的生活,可拿到学位后,他却毅然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理应和祖国一道受难。   1968年,杨宪益因遭诬陷而被捕入狱。当天晚上,在臭烘烘的囚室中,他口占一律:   低头手铐出重围,屏息登车路向西。   开国应兴文字狱,坑儒方显帝王威。   官称犯罪当从罪,君问归期未有期。   同席囚徒早酣睡,屈身挤卧醉如泥。   突遭牢狱之灾,却能如此淡定从容,非常人可及。   四年后,杨宪益又突然被放了出来,他没有抱怨,而是第一时间把家中收藏多年的文物古董捐给了博物馆。他对祖国的感情没有因四年的冤狱而有丝毫改变。   杨宪益和妻子戴乃迭一道将中国大量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有人称道他翻译了整个中国,而他坚辞“翻译家”称号,只承认自己是“木工”一样的“翻译匠”。   杨宪益淡泊宁静,与世无争,又充满正义,坚守原则。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杨宪益腰杆硬,从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心胸宽,化解了多少屈辱与辛酸。   1993年,杨宪益写下了一首题为《自勉》的诗:   “每见是非当表态,偶遭得失莫关心。百年恩怨须臾尽,作个堂堂正正人。”   杨宪益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为“堂堂正正人”做了最好的诠释。   愿得身化雪,为世掩阴霾   杨宪益幼年时,家中请了一位老塾师教他读儒家经典,学写古典诗词。十岁的杨宪益就读懂了《楚辞》。至于对对子和平仄四声,在老师的指点下,杨宪益花一两天就掌握了。他顺嘴说出的一句对联:乳燕剪残红杏雨,流莺啼断绿杨烟,受到老师的激赏。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杨宪益说:“塾师认为我是他教过的学生中最优秀的一个,他期盼我有远大的前程。”   杨宪益十三岁那年,塾师自觉再没本领教这个天资非凡的孩子了,家人便将他送入法租界内一家教会学校――天津新学书院。杨宪益在这所学校攻读了七年。   那时的中国积贫积弱,日本已占领沈阳。杨宪益母亲送几个孩子上学时总会嘱咐一句:“好好念书啊,日本人都欺负到头上来了。”从那时开始,杨宪益就成了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   五卅惨案爆发时,为抗议英国人滥杀无辜,刚上初中的杨宪益就和同学们举行了两次罢课。为反抗日本染指东三省,杨宪益自己出钱请老师指导他们军训。杨宪益还以一首酣畅淋漓的古风《雪》抒发了爱国激情和凌云之志:   安得雪为人,安得人似雪?   安得雪长存,终古光不灭?   愿得身化雪,为世掩阴霾。   奇思不可践,夙愿自空怀。   起视人间世,极目满尘埃。   晚年谈及这首激情洋溢意气风发的少作,杨宪益说:“它显示了我早年爱国和革命的感情是何等炽热,它或许还预示了我日后将走的道路。”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当时杨宪益在牛津读书,他和其他一些中国留学生,组织了一次集会。会上,杨宪益慷慨陈词,言辞激烈地抨击了穷兵黩武的日本军国主义。会后,杨宪益还和朋友一道为深陷战火中的祖国募捐。尽管有个别教授,对拿着礼帽募捐的杨宪益侧目而视,但他却泰然自若。   在其他场合,杨宪益也充分利用机会,宣传抗日,以争取更多的英国人同情、支持饱受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一次,在某酒馆,杨宪益和当地工人玩飞镖,有好几次击中靶心。工人们很敬佩,把他举起来放在一张桌子上,围着他高喊,要追随杨宪益,去中国参加游击队,打击日本侵略者。多年后,杨宪益回忆这件事,仍难掩激动之情,说:“那是个令人振奋的场面。”   当时,伦敦的中国留学生大多投入到宣传抗日的活动中,杨宪益是这一活动的领导者。为了揭露日本人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让更多的当地居民了解日本的侵略行径,杨宪益还办了一份简报《抗日时报》,每期印800份,在伦敦东区散发。1938年,杨宪益又办了一份杂志《再生》,谴责日本侵略,分析战争形势。杨宪益把这份杂志分送给英国各大机构,甚至寄了一份给日本驻天津卫戍司令部,可谓以笔代剑,直插黄龙。当平型关大捷的消息传到英国后,杨宪益又高兴又振奋,以最快的速度,为这次大捷创作了一幅独幕剧。   杨宪益后来告诉朋友,1937年夏末到1938年初春,他把大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