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模块4-单元16-课时1 考点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概要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 )构成的, 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历史首先( )的历史, 是( )创造的历史。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 - 意义 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重要保证。 (1)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2)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3)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体力劳动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页 2017版高三一轮政治教学实用课件 结束放映 返回目录 第*页 2017版高三一轮物理教学实用课件 结束放映 返回目录 第*页 2017版高三一轮物理教学实用课件 结束放映 返回目录 第*页 2017版高三一轮物理教学实用课件 结束放映 返回目录 第*页 2017版高三一轮物理教学实用课件 结束放映 返回目录 第*页 2017版高三一轮物理教学实用课件 结束放映 返回目录 第*页 2017版高三一轮物理教学实用课件 结束放映 返回目录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1.考点精讲 2.命题探究 3.视野拓展 课时1 寻觅社会的真谛 1.考点精讲 一、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1) “人民群众”是群体概念,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既有量的规定性,是“人们”中的大多数;又有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正确理解这一概念) 考点精讲 物质生产发展 人的实践活动 人民群众 二、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人民群众是( )的主体,是( )的创造者! 实践 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社会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 考点精讲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1)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三、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就创造不出 物质财富,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 考点精讲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考点精讲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在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生产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2)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 (3)实现方式: 考点精讲 1.党的群众观点 ②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基本要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 四、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考点精讲 2.党的群众路线 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②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体现(地位):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考点精讲 2.命题探究 命题探究 【典例1】 (2015·新课标Ⅱ卷,19)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①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 ④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定考点: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2.抓关键:把握艺术扎根人民和生活的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