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课前2分钟准备: 1、基因工程技术育种的优点 2、基因工程技术育种的缺点 3、转基因动物的定义 4、基因工程药物举例(说出它们的化学本质) 5、基因治疗的原理 6、基因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举例 2.1 什么是克隆? 克隆的荧光小猪(左)和正常小猪(右) 克隆马及其“母亲兼姐姐” 双胞胎克隆牛“福福”(左)和“多多”已经怀孕9个多月,即将产下首批有性繁殖的后代。 类型 概 念 特 点 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不经过异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下一代个体的繁殖方式 经过异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下一代个体的繁殖方式 新个体基本上能够保持母体的一切性状,繁殖速度快 新个体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 繁殖的类型 个体通过无性繁殖可连续传代并形成群体。这样的群体称为无性繁殖系。 什么是克隆? 克隆 clone vt. n.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系 只要不通过两个分子、两个细胞或两个个体的结合,只由一个模板分子、母细胞或母体直接形成新一代分子、细胞或个体,就是无性繁殖,即克隆。 无性繁殖与克隆 基因克隆——分子水平上(教材P6 图1-4) 细胞克隆——细胞水平上(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个体克隆——个体水平上 克隆类型 基因克隆和细胞克隆是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关键技术。 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 富贵竹插枝即活 仙人掌每块落地就生根 克隆技术的发展 微生物克隆:由一个细菌分裂出多个和它完全一样的细菌而形成菌落。 遗传工程克隆:DNA克隆或基因克隆。(详见基因工程简介) 个体水平上的克隆:从一个单一的细胞繁殖出生物个体. 动物个体的克隆:核移植植物个体的克隆 移植开端 1938年汉斯.施佩曼提出设想:从发育到后期的胚胎(成熟的或未成熟的胚胎均可)中取出细胞核,将其移植到一个卵子中。 1952年,研究细胞全能性的第一个人.Briggs(罗伯特.布里格斯)豹纹蛙→ 囊胚期细胞核→去核的同种蛙卵→卵发育成个体(即克隆) 胚胎后期到蝌蚪、成蛙的细胞核→去核的同种蛙卵→失败. 1 除核 2 注核 3 注核 4 注核 5 注核 6 电击 克隆技术的发展 1981年:科学家进行克隆鼠实验,据称用鼠胚胎细胞培育出了正常的鼠。 1986年,英首次利用核移植法克隆出一只羊。 20世纪80年代末一只胚胎细胞克隆兔诞生。 1991年:一只胚胎细胞克隆羊诞生。 1993年通过胚胎细胞克隆出一批山羊。 1995~1996年胚胎细胞克隆牛获得成功。 动物克隆的成功,有哪些共同点? 供体细胞为胚胎细胞,利用核移植技术。因为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其实,胚胎细胞克隆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动物个体克隆。 克隆动物的研究意义 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实验动物 改良动物品种 治疗人类疾病 保护濒危动物 植物组织培养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水平考试竞赛教材.ppt
- 土力学作业教材.ppt
- 土粒与水的相互作用教材.ppt
- 土木工程2014教材.ppt
- 惠普经销商大学(17-28)概念.ppt
- 水溶液PH的计算教材.ppt
- 婚嫁摄影联盟(影楼专版)商圈组建加盟板概念.ppt
- 婚礼主持词概念.ppt
- 水声学原理1教材.ppt
- 土木工程测试--1测试的技术基础教材.ppt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