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7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公示.doc-南京师范大学.doc

2017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公示.doc-南京师范大学.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公示.doc-南京师范大学

2017年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岳东(南京邮电大学)彭晨()窦春霞(燕山大学)田恩刚(南京师范大学) 专家推荐意见专家推荐意见总参第六十一研究所项目系统深入地研究了网络环境下网络化关联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方法,在传感、控制与单元系统间存在网络关联时的控制问题以及网络化关联群体协同控制方面的主要科学发现包括:1)建立了综合反映网络参数影响的混杂时滞系统模型,阐明了主动丢包改善闭环动态性能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分析和控制设计理论方法;2) 提出时延概率分布依赖型非线性建模方法,建立了网络化关联非线性系统的非同增益子系统干扰抑制控制方法,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3) 提出了基于异质单元群体混杂行为整体性建模方法的多时空尺度协同优化控制策略,建立了解决智能电网“源-网-荷-储”多级协同优化控制难题的理论方法;4) 提出离散事件触发通信机制,建立了通信机制与控制参数联合设计的理论方法,解决了国际学者提出的公开问题。 8篇代表作SCI他引99次,Google他引次,其中5篇为ESI高被引论文,单篇最高SCI他引32次。成果被7位各国院士和43位IEEE Fellow正面引用与评价。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5件。在国电南自等上市企业示范项目中成功应用和验证。推荐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 2 等奖。 专家推荐意见了网络关联系统分析与控制理论与方法,在网络化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网络化通信机制、网络关联群体优化方面的主要科学发现包括:1) 针对网络化关联线性系统,揭示了网络特性等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机理,建立了综合反映网络参数影响的混杂时滞系统建模体系,阐明了主动丢包的有效性;2) 针对网络化关联非线性系统,提出了时延概率分布依赖型建模方法、非同增益子系统干扰抑制控制方法,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难题;3) 揭示了信息交互、拓扑结构、关联模态与群体协同行为的耦合机理,提出多时空尺度协同优化控制策略,建立了解决智能电网“源-网-荷-储”多级协同优化控制难题的理论方法; 4) 揭示了“通信机制-网络性能-控制性能”间的关联机理,提出离散事件触发通信机制与记忆补偿型控制理论,建立了通信机制与控制参数联合设计的理论方法。8篇代表作SCI他引99次,Google他引2次,其中5篇为ESI高被引论文,单篇最高SCI他引32次。出版国内首部网络控制专著 (2007)。成果被7位各国院士和43位IEEE Fellow正面引用与评价。所提出的模型和方法被29位IEEE Fellow和院士正面引用。基于上述成果形成发明专利10件,软件著作权5件,在国电南自等上市企业示范项目中成功应用和验证。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 2 等奖。 智能电网代表信息物理融合的网络化关联系统分析与控制重大挑战而缺乏网络关联的传统方法存在严重局限性。为支撑智能电网等国家重大发展需求,迫切需要网络化关联系统分析与控制新理论与新方法从单元到群体的递阶层次化角度, 针对网络化关联线性系统,揭示了网络时延、丢包等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机理,建立了综合反映网络参数影响的混杂时滞系统模型,阐明了数据包错序时主动丢包改善闭环动态性能的有效性;构建基于区间时滞内分点和边界的新型Lyapunov泛函分析 针对网络化关联非线性系统,揭示了网络时延的概率分布特性,首次提出基于示性函数的时延概率分布依赖型T-S模糊建模方法,突破了传统方法难以处理小概率大时延下的系统分析与控制设计难题;提出了非同增益子系统干扰抑制控制方法突破了传统方法依赖前件同步假设条件的局限性难题 以网络化关联群体优化协同为目标,揭示了信息交互、拓扑结构、关联模态与群体协同行为的耦合机理,提出基于异质单元群体行为整体性建模方法 引入网络不确定性主动应对的设计思想,揭示了“通信机制-网络性能-控制性能”间的关联机理,率先提出离散事件触发通信机制,建立了基于虚拟采样技术的系统建模以及通信机制控制参数联合设计;提出基于时延变化内点信息的记忆补偿型控制,成功解决IEEE Fellow、IFAC前主席Kwon教授提出的公开问题 8篇代表作SCI他引994次,Google他引2683次,其中5篇为ESI高被引论文,单篇最高SCI他引32次。出版国内首部网络控制专著2007)。成果被7位各国院士和43位IEEE Fellow正面引用与评价。代表作1和2被引频次当年所有论文的第1名,提出的模型和方法被29位IEEE Fellow和院士正面引用,如.R. Kumar指出申请人等建立了基于时滞微分方程框架的分析与控制综合理论方法,IEEE Fellow、IEEE工业电子学会前主席O. Kaynak在IEEE TII上评价为该领域代表性工作(Typical works in this regard)。离散事件触发控制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J.P.Richard归为国际上四种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