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音乐教父—作曲家许常惠与其作品《葬花吟》.docVIP

台湾音乐教父—作曲家许常惠与其作品《葬花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樂學科中心101年本土音樂教學資源研發 邱鈺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所碩士、音樂教師) 壹、設計大綱 一、設計理念 藉由介紹臺灣當代作曲家許常惠之作品《葬花吟》、《盲》,使學生認識臺灣當代音樂作品、環境與傳統音樂,並與西洋音樂結合。培養學生對於現代音樂與傳統音樂的認識與審美,進而激發學生於各學科間更多元的想法。 二、課程內容與課程綱要說明 課程名稱 臺灣音樂教父— 作曲家許常惠與其作品《葬花吟》、《盲》 教材研發方向 ˇ教案與教材 □教學示例 教材研發內容 ˇ臺灣當代作曲家 實施年級 □高一 ˇ高二 □高三 課綱依據 (一)依據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音樂」課程欲達成之目標: 1. 「建構音樂概念,增進音樂知能」:了解臺灣傳統音樂與當代音樂的關係。 2. 「培養唱奏能力,豐富生活經驗」:認識傳統打擊樂器,熟悉其音色並實際操作各項樂器。 3. 「運用媒材創作,激發創意思考」:學生可製作相關影片並加入傳統打擊樂器製作影片配樂;學生可蒐集或參與傳統音樂活動,剪輯繳交影片檔案。 4. 「欣賞音樂作品,提昇審美素養」:欣賞臺灣當代音樂作品,與西洋當代作品比較,或與臺灣傳統音樂比較。 (二)依據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音樂」課程欲培養之核心能力: 1. 「能理解音樂基礎概念,運用藝術知能於日常生活中。」 2. 「能認識及應用不同音樂素材或媒體,透過多樣的音樂創作活動啟發藝術創造力。」 3. 「欣賞國內外具代表性的音樂作品,拓展藝術視野提昇個人藝術品味。」 4. 「了解各時代與不同民族的音樂,體認藝術與社會文化的關係。」 配合課綱內容 音樂I 一、審美與欣賞 1.本土音樂 1-2臺灣傳統音樂之認識與賞析(I) 1-3臺灣當代音樂發展之認識(I) 1-4臺灣當代作曲家及作品之賞析(I) 音樂I 四、音樂知識與練習 1.基本練習 1-1節奏練習 1-2曲調練習 音樂II 一、審美與欣賞 1.本土音樂 1-2臺灣傳統音樂之認識與賞析(II) 1-3臺灣當代音樂發展之認識(II) 1-4臺灣當代作曲家及作品之賞析(II) 音樂II 二、歌唱與演奏 1.歌唱 1-1歌唱表情與詮釋 1-2獨唱曲(II) 1-4歌詞意涵與語韻之探究 2.樂器演奏 2-1樂器之認識 音樂II 四、音樂知識與練習 1.基本練習 1-1和絃練習 1-2和聲練習 2.樂理常識 2-1曲式(II) 2-2音樂術語與表情記號 音樂III 一、音樂鑑賞 2.音樂賞析 2-1聆賞各類音樂曲目 2-3培養音樂評析之基本能力 4.專題討論 4-1特定議題的探討,培養學生研究能力和獨創的見解 貳、教學資源 一、作曲家介紹 許常惠(1929.09.06-2000.01.01)是臺灣現代音樂與民族音樂的先驅者。生於臺中州彰化郡和美庄(今彰化縣和美鎮),祖籍福建省安溪縣。父親許五頂(字幼漁),母親王冰清,共育子女十人(兄姐常山、常安、常美、秋槎、昭華及妹妹福音,另有姐一人、妹二人早夭),許常惠排行第七。 1936年入學和美公學校(今和美國小),1940年赴日轉學東京都世田谷區第三荏原小學校(今東大原國民學校),師從松田三郎,學習小提琴。1942年入明治學院中學部就讀,戰間為免遭日人排外歧視,一度改名「箕山晃」(Minoyama Akira);直至1945年才得以搭「送還船」順利返臺。1946年入學於省立臺中第一中學(今國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續學小提琴,師事溫仁和、陳金土、甘長波;1947年擔任臺中市音樂協進會管弦樂團小提琴手。1948年考入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音樂系(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從張錦鴻(理論作曲)、蕭而化(理論作曲)、戴序倫(聲樂)、高慈美(鋼琴)、戴粹倫(小提琴),1953年畢業。 1954年底赴法,前後入學法蘭克音樂院(Ecole Cesar Franco)、巴黎大學文學院音樂學研究所音樂史高級研究所(Institut de Musicologie, Faculte des Lettres, Universite de Paris),師事夏野(Jacques Chailley, 1910-1999)學習音樂史,隨岳禮維(Andre Jolivet, 1905-1974)學習作曲,並與梅湘(Olivier Messiaen, 1908-1992)學習樂曲分析。並師從里昂克爾(Colette de Lioncourt)學習小提琴,隨都美.第尼(Amy Dommel-Dieny)學習和聲分析,隨歐浬格(Marc Honegger)學習古譜學。1956年開始投入作曲,深受法國的藝文風潮影響,加上本身對詩詞的喜愛,許常惠常將詩作拿來譜曲。完成《歌曲四首》(作品1,1956)、《自度曲二首》(作品2,1957~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