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宪伟老师着作目录.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郭宪伟老师着作目录

著作清單 .郭憲偉,〈從玩開始:風浪板初學者操作技巧之探討〉,《學校體育》, 2.郭憲偉,〈合作學習在雜技教學的應用-以撥拉棒教學為例〉,《學校體育》,146,(臺北,2015.2):93-98。 .郭憲偉,〈走進田野:博士論文寫作經驗分享〉,《臺灣體育學術研究》,57(桃園,2014.12):23-30。(科技部 教育學門B級期刊) .郭憲偉,〈沉浸於田野場域的自我反思〉,《臺灣體育學術研究》,57(桃園,2014.12):31-46。(科技部 教育學門B級期刊) .郭憲偉、郭金芳,〈中國武術的異化〉,《運動文化研究》,25(臺北,2014.12):57-76。(科技部 教育學門B級期刊) .郭憲偉,〈我所認識的臺灣魔術師-羅飛雄〉,《雜技與魔術》,189(北京,2014.8):36。 .郭憲偉、郭金芳,〈臺灣民俗體育的傳承與斷裂(1949~2010年) -一個歷史社會學的視角〉,《臺灣體育學術研究》,55(桃園,2013.12):79-100。(科技部 教育學門B級期刊) .郭憲偉、郭金芳,〈與傷痛共舞-職業雜技演員的身體經驗敘說〉,《大專體育學刊》,15.1(臺北,2013.3):1-11。(TSSCI)(科技部 教育學門A級期刊) .郭憲偉、羅飛雄,〈臺灣雜技教育之研究-以“復興劇藝實驗學校綜藝科”為探討中心〉,《雜技與魔術》,174(北京,2012.2):52-54。 1.徐元民、郭憲偉、龍炳峰,〈臺灣當代樹立體育專業形象的知識分子再探〉,《身體文化學報》,14(臺北,2012.6):111-146。 (科技部 教育學門C級期刊) 1.郭憲偉、徐元民,〈歷史.身體-以李棠華技術團為論述中心〉,《運動文化研究》,18(臺北,2011.9):111-146。(科技部 教育學門B級期刊) 1.郭憲偉,〈近代北京雜技藝人的歷史圖像(1912~1945年)〉,《臺灣體育學術研究》,50(桃園,2011.6):1-20。(科技部 教育學門B級期刊) 1.徐元民、郭憲偉,〈百年體育運動賽會回顧與前瞻〉,《學校體育》,(臺北,2011.8):51-55。 1.徐元民、林玫君、郭憲偉等人,〈開拓體育史學新視野--2010國際體育運動史研討會議題之內容分析〉,《臺灣體育論壇》,1(桃園,2010.9):1-23。 1.郭憲偉、蔡宗信,〈從家班到團隊-臺灣戰後雜技表演之歷史考察(1945~1972)〉,《臺灣體育學術研究》,48(桃園,2010.6):55-78。(科技部 教育學門B級期刊) 1.郭憲偉、陳耀宏,〈一個家班雜技團的歷史考察-以『藝峰綜合特技藝術團』為例〉,《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論叢》,20.1(桃園,2009.12):41-54。(科技部 教育學門B級期刊) 1.郭憲偉、徐元民,〈內門宋江陣之轉變歷程〉,《99年度大專體育學術專刊》, (桃園,2010.5):18-22。 1.郭憲偉、徐元民,〈臺灣王爺慶典文化意涵之研究:以萬年殿五朝王醮為 例〉,《身體文化學報》,9(臺北,2009.12):1-14。(科技部 教育學門C級期刊) .郭憲偉〈從創新角度探索雜技藝術的未來〉,《動態藝術期刊》,2(臺北,2009.12):19-25。 2.吳佳芬、林鼎盛、范峻豪、郭憲偉、張碩文、陳耀宏,〈臺南公園晨間運動休閒型態質性調查 〉,《臺南大學體育學報》,3(臺南,2008.12):110-123。 2.郭憲偉,〈戰後初期雜技表演的傳入與發展(1945年~1948年〉,《學校體育》,105(臺北,2008.6):61-67。 2.郭憲偉,〈論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之套路功能區別〉,《屏東教大體育》,11(屏東,2007.10):9-15。(科技部 教育學門D級期刊) 2.郭憲偉、蔡宗信,〈論古代雜技之源起〉,《南大學報》,2(臺南,2007.12):49-60。 2.郭憲偉,〈中國「雜技」演變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8.4(桃園,2007.12):15-24。(科技部 教育學門B級期刊) 2.范峻豪、郭憲偉,〈舞龍表演動作創新與演變之探討〉,《南大學報》,2(臺南,2007.12):85-95。 2.郭憲偉、張文美,〈雜技藝術範疇與特性之探析〉,《身體文化學報》,5(臺北,2007.12):41-54。(科技部 教育學門C級期刊) 2.郭憲偉,〈漢代百戲興起之探析〉,《96年度大專體育學術專刊》,(臺北,2007.5):1-5。 參、專書著作 1.郭憲偉(2014)。競技運動。載於張妙瑛主編:續修臺北市志教育志體育運動篇(213-256頁)。臺北:北市文獻會 2.郭憲偉、徐元民(2011)。臺灣國寶級武術大師-傅淑雲。載於張素珠主編:臺灣百年體育人物誌第六輯(44-65頁)。臺北:臺灣身體文化學會。 3.郭憲偉、徐元民(2010)。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