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人教版必修3)题材.ppt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人教版必修3)题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位置: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 一线以北(相对位置) 亚欧大陆内部(海陆位置) 气候:深居内陆 山岭阻隔 干旱 植被:草原、 荒漠为主 东部:草原 西部:沙漠、戈壁 生态环境: 脆弱 地表水缺乏,河流少 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大风天多,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 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地形:东部: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 西部:山脉盆地相间分布(三山夹两盆) 基本条件 物质条件 1.干旱的气候 ——潜在因素 干旱 的气候 大风日数 多,且集中在 冬、春两季 植被稀少,平地多沙质沉积物(物质疏松) 三、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动力条件 物理风化和风力强 戈壁与沙漠 2.气候异常 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变率大 多雨年 持续干旱 抑制风沙活动 加剧荒漠化进程 小结: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三、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荒漠化的发展过程 分散的土地退化 最终连接 荒漠般景观 加剧加速发展 四、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人口压力 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自然条件 人类活动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能源缺乏地区 植被遭到破坏 半干旱草原牧区,干旱绿洲边缘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农垦区周围及荒漠绿洲 使土壤风蚀沙化及次生盐渍化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1)过度樵采 不法分子在本已枯黄的草原上搂发菜。 (2)过度放牧 半干旱草原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 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斑点状土地荒漠化 呼伦贝尔、锡林郭勒 阅读(课本P19) (3)过度开垦 浏览思考 满城尽披黄金甲 昔日美景今何在 摧毁易 再造难 北京沙尘天气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森林面积减少 生物多样性锐减 工业三废(废水、 废气、废渣) 光、噪声、电磁波、辐射等 不同区域,主要的生态问题是不同的(区域性)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景观 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荒漠化的实质) 原因:它是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异)与人为因素(如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荒漠化的表现,即“三退”) 形式有: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荒漠化的类型,即“三化”) 一、荒漠化的概念 强调: 荒漠化不仅仅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干旱、半干旱区 湿润区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区 风力作用 土地沙漠化 地下水位高,蒸发大 流水侵蚀强烈 次生盐碱化 石质荒漠化 荒漠化的表现 江南丘陵 西北地区的沙漠化、江南丘陵红漠化、 云贵高原石漠化、华北平原盐碱化 华北平原 云贵高原 西 北 地 区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 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红漠化 “地球的癌症” 二、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1、西北地区的范围 自然界线: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b.行政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c.气候区:非季风区(年降水量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a.地形 贺兰山为界,东部为高原,西部为高大的 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 b.气候: 干旱 深居内陆 水汽难以到达 山地、高原阻隔 位 置 地 形 干 旱 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降水递减; 草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