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湿作业环境之危害及测定
溫濕作業環境之危害及測定 義守大學 健康管理學系 張富貴 助理教授 前言 作業環境中的溫濕四要素,係指該作業環境中的氣溫、溼度、氣動及輻射熱等四項要素。 勞工在溫濕環境中工作,其生理功能及精神注意力會降低,而使傷害頻率增高,嚴重者會導致急性的生理疾病如失水、熱痙攣、熱衰竭及中暑等。 為避免溫濕作業環境所造成之危害,因此要對溫濕環境實施綜合溫度熱指數之測定,以作為改善溫濕條件及勞工休息時間之依據。 人體對溫濕環境之反應 工作環境出現高溫條件,主因是由於氣溫及熱源所產生的輻射熱所造成的。 人體在高溫的環境下,會擴張皮下血管,增加脈博,使中樞內臟之血液移至皮下,將體內多餘的熱量帶至體表,以輻射及對流的方式加速體熱的散發。 倘若體熱的散發速度仍未能降低體溫,人體的汗腺會開始排汗,以蒸氣的方式協助額外的熱量散發,1公升汗水的蒸發,可帶走580kcal的熱量,足以使體溫降低12°C。 熱環境(hot environment) 熱環境係指外在環境與暴露個體內生之工作負荷代謝熱透過個體生理調節後,仍可使暴露者身體內部溫度或體心溫度升高到38℃以上之環境,其主要是針對易造成人體熱危害之熱環境。 WHO認為人身體內部溫度如果超過38℃時,因熱暴露而導致災害之發生機率將會增加,所以38℃的體心溫度普遍被認為是對熱環境評估人體熱負荷之安全指標。 熱生理學 人體與其他恆溫動物一樣,都是利用血液循環來控制體內溫度於狹小的範圍(±0.5℃)。 血流將體內肌肉或內臟產生的熱量,流向體表皮膚,再經由輻射、對流、傳導及排汗蒸發等方法將熱散發至周圍空氣中。 人體一旦內生熱與散發熱達到平衡,則體心溫度將維持一定範圍內,而不受周圍溫度的變化而改變。 體心溫度(core temperature) 體心溫度是以人體體表面內1公分深處之平均溫度,由於人體內部體心溫度會受到環境冷熱影響,以直腸、食道下部或耳內鼓膜之溫度最能迅速反應其變化。 實務上,常以直腸溫度或口腔溫度量測來推估體心溫度,由直腸測得的溫度約比口腔溫度高0.5℃。 冷熱暴露的生理反應與熱平衡 人體的正常體溫約為37℃左右(通常介於36.5~37.5℃之間變動) 。 當體溫達45℃時,體內酵素的蛋白質會被破壞,因而無法進行正常的代謝功能,最終會導致死亡。 當體溫降至34℃以下時,身體的代謝功能及受到抑制,並且造成心臟功能異常,致使體溫調節中樞喪失作用,產生嚴重健康危害或死亡。 冷熱暴露的生理反應與熱平衡 人體維持體溫恆定的調節中樞位於腦部的下視丘,冷熱覺接受器則都在皮膚內。 一般人體與其所處環境進行熱交換的主要方式有下列四種:傳導、對流、輻射、蒸發。 傳導(Conduction) 熱量由物體之一端傳至他端,或藉由物理的接觸以傳播熱量。約有3%體熱以傳導的方式散失,通常可以忽略或是與對流熱一併考量。 對流(Convection) 藉氣體或液體的流動而轉移熱量,謂之對流。 風速的增加與身體相對的移動,可加速熱經對流而散失,約有15%的體熱是由空氣對流散失。 輻射(Radiation) 不同溫度體間,藉電磁波的方式以散發能量謂之輻射。 輻射傳播量隨物體大小、形狀、輻射面、溫差等因素而異,室內溫度21℃時約有60%的體熱經由輻射方式散失。 蒸發(Evaporation) 物質吸收能量由液態轉變為氣態之過程稱為蒸發作用。人 體在高溫環境下,透過排汗散熱是最主要的方式,皮膚蒸發每公克的汗水約帶走580卡的熱量。 正常情況下約有22%體熱是以此方式散失。 冷熱暴露的生理反應與熱平衡 要維持身體與外在環境間熱平衡的條件,一般常利用下列經簡化之熱平衡方程式進行評估:△S=M±C±R-E=0 式中 △S=人體蓄積或散失之熱量 M=人體新陳代謝產熱量,與工作負荷量有關 C=對流與傳導熱 R=輻射熱 E=排汗蒸發散熱量 失水 出汗量過多時,會導致體內水分大量喪失,體內廢物及體熱無法排出,影響細胞功能,嚴重時會死亡。 熱痙攣 出汗過多時,也會導致體內之電解質如氯化鈉流失,因而引發肌肉痙攣。因此補充水份時,應喝鹽水或運動飲料。 熱衰竭 皮下血管擴張之結果,會使大腦皮質血量供應不足,如出汗多時將使血量減少,加重症狀。 頭痛、暈眩、噁心或昏倒。 中暑 體內溫度過高時會影響身體的生理功能,一但體溫調節功能失效,體溫即迅速上升,出現昏迷及高燒現象,嚴重時會死亡,須儘快降低體溫病交由醫護人員處理。 高溫作業場所及綜合溫度熱指數之測定 有關高溫作業環境對人體的為害,需以「綜合溫度熱指數」(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 Index)來評估。 計算綜合溫度指數時,須測出自然濕球溫度(n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