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寺有新发现 心意拳可上溯源.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载寺有新发现 心意拳可上溯源.doc

千载寺有新发现 心意拳可上溯源   千载寺位于河南省博爱县城南约8公里处,在孝敬镇唐村的北邻,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原名为无极寺,北魏时更名为千载寺。千载寺是由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三所寺庙所组成的寺庙群落,千载寺尊佛,三圣门崇儒,太极宫尚道。经过了千年的积淀,千载寺孕育了三教合一文化,三教文化在此地交流共荣,三教信徒在此和平共处、修真养性。唐初年,李道子三教融易,创艺无极养生功,由唐至明,千载寺僧道历代修持无极功。千载寺的武功传统数百年来承传不绝,一直到清朝、民国时期这里还是尚武的所在,并且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所传武术各具特色,自成体系。无极功后来演化为十三势,在明末清初之际又在太极宫发展成太极拳。据唐村村民回忆,从千载寺传出来的武术有十三势、太极拳、千载八势、通背拳、心意拳等。乖乖,不是“天下武术出少林”吗,现在竟然成了“天下武术源千载”了!是也?非也?   2007年1月我到博爱考察,从魏美智先生那里得到了一部《武经玄机》,细读之下,赫然发现心意拳的影子在焉!无证不信,孤证不立,在此将这本《武经玄机》解析一下。   《武经玄机》现仅存残谱,原名为《武经玄机密录》,分为地字部拳论拳法、人字部拳论拳法两部分。   在《武经玄机》谱中出现有心意拳动作术语,如熊出洞、猛虎离窝、虎包头、雷声等。“熊出洞”是心意拳的起势,还未见其它拳种采用此势,心意拳常说“熊出洞,虎离窝”,也已经出现于《武经玄机》之中了。在心意拳中讲身法六艺: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武经玄机》中“虎包头”、“雷声”正是心意拳六艺中的二艺,其中“包”疑与“抱”相通或字误。   心意拳中主体部分是“十大真形”,十大真形即模仿龙、虎、鸡、蛇、熊、鹰、马、猴、鹞、燕十种动物的动作来练功,仿生是心意拳的一大特色。《武经玄机》中出现的动作名称有熊出洞、猛虎离窝、虎包头、鸡打架虎扑羊、白蛇吐信、金龙探爪、蛇形、野猫上树、野鹞出林、燕子衔泥、双燕衔泥、分把火猴象等。   另外还有同于心意拳的动作名称,如单把、双夹把(心意拳称双把)、出手、截手、?奘帧⑴讨狻⒊逄炫凇⒌し锍?阳、拨云见日、怀中抱月、猿猴献果、一步一捶、迎门铁扇、霸王观阵、拨草寻蛇、一门四把、五步七捶、海底捞针(心意拳中有海底捞月)、扎耳听风(心意拳中有勒马停风)、双扑、小鬼扯钻等。从以上名称可以看出,心意拳在《武经玄机》中已经初具雏形,类似于现今的心意拳的内容已经基本形成了。称“把”为心意拳的一大特色,无独有偶,在《武经玄机》出现了大量以“把”命名的拳势,如单把、双夹把、开把、点把等,并且其中计式用的也是诸如“头一把”、“第二把”、“第五把”、“末一把”等称呼,与心意拳计式方式相同。其中,带“手”的拳势也很多:出手、截手、?奘帧⒍ナ帧⒊允帧⒐衬⑹值龋?而心意拳中十二大势的前四势为起手、截手、出手、领手,还有单把诸如贯把、摆把、抖手、搂手、丢手、按抛把、抖抛把、撅拯把等等,莫不与《武经玄机》中名式暗合。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其中还有拳势名“仙人把洞”、“仙人出洞”,这是否和传说的心意拳古称“守洞尘技”有关系呢?《武经玄机》中所载的功夫到底就是后来的心意拳吗?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抑或是有什么渊源?这些疑问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也许心意拳的前身或是源头由此被发掘出来,那么,这又将是武术史上一次巨大的发现。   在《武经玄机》中,还包括了很多的腿法,诸如迷腿、截腿、令缝腿、绞龙腿、倒跟腿、提肘带腿等,可见在当时腿法还是很丰富的,但在当今的心意拳中却基本不大讲腿法,只剩下了卷地风、刮地风两种低腿了,这也许是心意拳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进化选择吧。   下面节录几段拳论赏析一下,并求证于方家。   对面一截莺手高,莫肘出标郎肘掏,滚肘反背将肘上,捶与足合把山摇,名曰滚膛手,响声有六。   其中出现了“手与足合”。   左点把郎肘击太山,右点把郎肘填海乾,双把交架悬日月,左推右切打何难,名曰虎包头,造把响声有四。   其中出现了“虎抱头”。   腰顺定五方,五门五关厢,左来右去吉,右来左不祥,名日鸡打架虎扑羊。要两手见身,波浪为主。   其中出现了“五方”、“五门”、“五关”、“鸡打架虎扑羊”等语。心意拳中所谓“五行好比五道关”,在此初见影子。在《水氏家传武术谱》中有《横拳论》曰:“起手横拳实难招,展开四平前后稍,望眉斩加反背,如虎搜山,鸡打架虎扑羊,剪子股,十字擒拿。”   《心力步眼》:跨龙扶凤上九天,功满道成在眼前,学艺若知其中味,玄机密录得宗传。学道要努力前进,要两手双摸目,要两都(肘)顾胸前,要浪波双摇动,要台盘在膝前,要坐骑猛加力,要后腿不上前,凡动要立足倒回,左闪右豁足势,上步要一门四把,俱用手与嘴合,肘与心合,上到至者还要搬龙跨凤回来,下步俱用立足、坚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