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届海南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 含解析
语文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知耻与慎独
徐建委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耻感文化,《中庸》曰:“知耻近乎勇。”《孟子·公孙丑上》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礼记·哀公问》曰:“物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由此可知,知耻,往往是善念的发源,是事物向着美好一面转化的开端。
知耻,是一个内化的活动,不需要外在表现的张扬外露,更多是良知的进退取舍。从这个角度说,知耻是个人化的活动,是不假外力、置身人后时的自我砥砺。
中国文化中还有一个“慎独”的理念,就是独处时,君子该如何表现。慎独大约是孔子讲学时特别提到的概念,历来为人所传诵的是《中庸》中的那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论及“慎独”,根据朱熹的解释,日常事有着一以贯之的正道存在,因此即使自己处在“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世间的正义也是弥漫于此的,君子更要常怀知耻之心,尤加谨慎于自己的言行,不能因他人的不知而放纵自己的私欲。这其实就是自我道德和行为的约束,故而是修身的功夫,属于孔子以来所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剥除其时代的因素,就其核心主旨来看,个人的慎独时至今日,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具体来说,敬畏之心、独知与细微之事是我们今天仍然推重慎独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所谓敬畏之心,是对公平与正义,或者说天道的敬畏,现实层面还有法律。在他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法律的约束力并不会削弱,因此我们更应该对人对事常怀敬畏之心。自己独知之地,可以是他人不了解的地方,因此若从公共的意义上来解释它,常常处于这种位置的人多是在位之人。在位之人相对于他者,自然有对权力、资源及其他事项的优先乃至独占之利。那么,对于在位之人,特别是今日的领导干部而言,面对自己权责之内的己所独知之事时,是否怀有对理、法的敬畏之心,是否遏制了私欲而秉以公心,便是事关一方或多方的大事了。细微之事,存于日用起居之间,虽然不足道,但日日与之相伴,更应有所警醒,因为离道触法的败落往往萌芽于其中。
《大学》中有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即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诚心、正意,就是明乎所耻,就是“三省吾身”,反思有何不妥之处。儒家倡导自修的目的,是在此基础上,鼓励士人去向外的治国、平天下,即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这是儒家一个很值得今天珍视的遗产,就是倡导士人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进而致力于天下公事。个人的道德水准对于其所从事的公事来说,的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便法律、制度再健全,强调个人修养在任何时代都有意义。
《吕氏春秋·自知》篇曰:“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这是战国时代的论述,如果我们把“人主”替换成上级领导,这句话的意义便当代化了。这会是慎独的重要补充之义:即除了在自我修养的层面保持戒惧之心、知耻之心外,对于公事也当保持戒惧,一切以公益福祉为要,敢于直谏,不应时时揣测上级之意。因此,所谓慎独之道,不仅是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也是向外的正义追求,即不仅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完善的人,也要成为一个直士,一个有道义、敢担当的人,而非一个只求自我保全的世故之徒。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5年10月14日 02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耻是一个良知进退取舍的内化活动,是在内心建立起辨别善恶美丑标准、树立荣辱观念的自我砥砺活动,是善念的源泉。
B.耻感是一种注重廉耻的心态,产生于外人的观感和自我的反应,来源于外来强制。孟子把“羞恶之心”视作“四端”之一端。
C.朱熹从道德和行为方面解释“慎独”,强调人们在独自居处时,要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言行。
D.无论是他人已知之地,还是自己独知之地、日常细微之事,我们都应该保持慎重的警戒和敬畏的态度,避免离道触法而败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传统知识分子最佳的人生路径,具有由己到家再到国到天下的递进阶次,这种人生理想的起点是从自我的修养和自律开始的。
B.自孔子以来倡导的士人自我修养主张,带有浓厚的个人功利色彩相鲜明的时代因素。但其核心主旨,对今天仍有很高的践行价值。
C.所谓慎独之道,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修养,也是一种价值取向:自我向内的道德自律、为公益福祉的正义追求、有担当的责任意识。
D.要达到“慎独”境界,必须常怀知耻之心,谨慎自己的言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不依靠别人的监督,自觉地控制私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四)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概论.ppt
- 项目经理重点浅析.doc
-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浞景学校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和欧洲概论.ppt
- 镇海炼化Ⅲ重整装置V308液位计下引出阀泄漏浅析.ppt
- 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概论.ppt
- 2015-2016学年上海市八年级(下)期末物理概论.doc
- 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高二(下)月考化学(4月份)(版)概论.doc
- 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word版)概论.doc
- 2015-2016学年四川省宜宾三中高三(下)化学模拟卷(版)概论.doc
- 2015-2016学年一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概论.doc
- 统编版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测试卷3原卷版.docx
- 2024年“江南十校”新高三第一次综合素质检测语文.docx
- 2025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docx
- 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 2025年中国爱乐乐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 2025年公民科普科学素养知识竞赛考试练习题库(1960题).pdf
- 2025年公民科普科学素养知识竞赛考试练习题库(1970题).pdf
- 2025年公民科普科学素养知识竞赛考试练习题库(1940题).pdf
- 2025年信阳市光山县教育体育局选调县城学校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 2025年公民科普科学素养知识竞赛考试练习题库(1980题).pdf
最近下载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docx VIP
- 机房搬迁实施方案.pptx VIP
- DB65-T8022-2024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11921-2024(OCR).pdf VIP
- fNirs近红外成像技术原理-近红外脑成像系统.pdf VIP
- 2025年浙江省卫生系统事业单位人员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VIP
-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docx VIP
- 2011年南宁市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工作人员简章.doc VIP
- 建设年产40万吨蛋氨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备案.doc
-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pdf VIP
- 2025年新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