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辽宁省抚顺一中高三四模语文(版)概论.doc

2016届辽宁省抚顺一中高三四模语文(版)概论.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届辽宁省抚顺一中高三四模语文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22日,微信发生上线以来最大规模故障,众多网友着急、焦虑的情绪集中爆发,可见微信如今已经成为许多人不可多得的移动应用。 B.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火石,让小于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C.在考试还有10分钟就要结束的时候,我的作文还没有写多少,我文不加点的完成了后面的部分,勉强凑足了800字。 D.广州市文联提出了“让阳春白雪入山野,让文学艺术接地气”的指导思想,积极组织文艺志愿者下乡演出,有组织的文艺志愿服务已全面展开。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垃圾围城”的现象日益突出,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城镇居民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B.现在,当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一夜成名,那些勤恳奋斗的音乐人,还有多少能木秀与林,完全克制喧嚣浮躁的侵袭? C.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D.一个细胞中的结构要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经过这样的过程:进食、生长、产生能量、对环境的改变作出反应。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演讲,_________,_________,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而演讲辞作为演讲时的文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除了具有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外 ②是沟通心灵、争取同盟的有利桥梁 ③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唤起听众的共鸣 ④是演讲成功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⑤是传播知识、发表见解的重要途径 A .⑤②①③④ B .⑤②④①③ C .②⑤④①③ D. ①③④⑤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乡绅消失后的乡村命运 传统中国乡村,在当代人的眼里,可能是与贫穷、饥饿联系在一起的地方,然而无论是在古代文人的笔下,还是在乡村耆旧的心中,乡村更多的是充满温情和诗意的祥和。如果从读书人的数量来说,当代中国农村绝对是古代农村的几倍乃至几十倍,然而为什么却没有从前的典雅,而且也失去了传统农民的道德坚守与精神追求?由此我们想到了传统中国农村的乡绅。 所谓“乡绅”,就是乡间的绅士,即士大夫居乡者。这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有官职而退居在乡者,此即所谓的“绅”或“大夫”;一部分是未曾出仕的读书人,此即所谓的“士”。由乡间士大夫组成的“乡绅”群体,他们有高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有着为官的阅历和广阔的视野,在官场有一定的人脉,对下层民众生活有深刻地了解。他们既可以将下情上达于官府甚至朝廷,也可以将官方的意旨贯彻于民间。乡绅们在乡间承担着传承文化、教化民众的责任,同时参与地方教育和地方管理,引领着一方社会的发展。他们可以说是乡村的灵魂,代表着一方的风气和文化。 “乡绅”的核心是“绅”,即退居官员,他们在这个群体中起着主导作用。乡绅群体形成的基础是“农业文明”。自周代始,即把村落称作“里”。“里”字从田从土,即反映了“恃田而食,恃土而居”的农业型经济生活特征。从事农业的人群,不像游牧民族或商业人群那样四处行走,而是世世代代守护在土地上,他们像庄稼一样,把根深扎在了乡土里,对乡土充满了感情。虽说“大丈夫志在四方”,不免要宦游他乡,但“叶落归根”则成了农业文明滋养的人群颠扑不破的信念。这种传统在周代就已出现。 从“二十五史”到各地方志,以及通俗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大量官僚告老还乡后,与当地“士”一同教授乡里,行化一方的故事。像汉代以力谏皇帝折断殿槛而闻名于世的朱云,退居乡里后,即教授诸生,“择诸生,然后为弟子”,培养出了两个著名的博士(《后汉书·朱云传》)。蜀中司马胜之,辞官不做,“训化乡闾,以恭敬为先”(《华阳国志》卷十一)。宋吕大防兄弟四人,大防曾为尚书右丞,大钓嘉佑进士,大忠曾为河北转运判官,大临曾为秘书省正字,都是“国家干部”,但中国乡村的第一份民规却出自他们之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蓝田《吕氏乡约》。南宋朱熹又对这《乡约》作了增损,由此而传播开来,对明清乡村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 有人对明代初期百年间的城乡中举人数作过统计,发现乡村多于城市。这反映了在以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中,乡村比城市有更旺盛的造就人才功能。然而,近百年商业经济和“新式教育”的发展,打破了中国社会城乡平衡格局。城市的经济收入、教育资源配制以及高知识含量的工作性质等等,使乡村中的优秀人才开始流向城市。“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在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的诱惑下开始动摇,部分退休官员开始失去还乡的热情,在城市安置家眷。这种单向流动,在民国时期曾使一批有志之士深为担忧,而为乡村重建作过呼吁。到上世纪后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