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理科综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每小题3分,共8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蜡烛的燃烧 B.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D. 磁悬浮列车中液氮制冷
2.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 氮气 B.氧气 C. 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4.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淡水资源取之不尽,无需节约 B. 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C.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对水体无污染 D. 矿泉水中只含有水分子,不含其他粒子
5.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 八月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B.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 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
D. 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6.某市空气受到SO2的严重污染,环保部门立即派出飞机喷洒X粉末,快速降低空气中的SO2含量,该过程发生的化学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 )
A. H2O B. Na2CO3 C.CaO D.CaCO3
7.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
A. 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 B. 清除可燃物
C. 隔绝空气 D. 防止食用油溅出
8.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B.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 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 D. 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
9.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合理利用资源是保护地球的重要途径,下列关于资源利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减少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 B. 为方便出行,提倡多开私家车
C. 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D. 积极开发太阳能
10.判断金属Zn、Fe、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有很多种方法,下列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
A. 根据金属导电性强弱判断
B. 根据金属导热性快慢判断
C. 根据锌能把铁从硫酸亚铁溶液中置换出来,铁能把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判断
D. 根据金属的密度大小判断
11.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健康,下列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是( )
A. 用甲醛浸泡的韭菜 B. 用氢氧化钠溶液漂洗的鸡爪
C. 用生霉的大米制的米粉 D. 不施用农药和化肥的蔬菜
12.下列关于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 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
C. 稀盐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变为红色
D. 稀硫酸能够与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
1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B. 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 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不变
14.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志,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混合物
除杂试剂
A
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
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B
碳粉中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
足量的稀盐酸
C
碳酸钙中混有少量氯化钠
足量的水
D
稀盐酸中混有少量稀硫酸
过量的硝酸钡溶液
15.化学式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8
B.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 将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上会有红色固体生产,溶液变为无色
D. 在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 2016年 5月 21日,长沙“橘州音乐节”在洋湖湿地公园开唱,“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应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标准图集-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 无水印.pdf VIP
- 第二课 活动 一周健康食谱 家庭食谱我设计(教案)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浙科版.pdf
- GB50210-201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docx VIP
- 广州数控GSK25iMbGSK25iTb系列 编程操作手册.pdf
- 2025北京通州七年级(下)期末英语试卷及答案.pdf VIP
- 中兴常用光传输设备介绍.ppt VIP
- 中国地图报表Excel版(可设置颜色).xls VIP
- 苏TZG 01-2021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图则.docx VIP
-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难点及解决方案.doc VIP
- 德国旅游城市.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