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清代戏曲课件.ppt
第二章 清代戏曲 清代戏剧以前期为盛。明末清初的李玉、李渔,前者多迂腐的说教,后者则偏于单纯的娱乐。康熙朝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代表了清代戏剧的最高成就 。 乾隆时代戏剧大多缺乏创造力和新鲜感。乾隆以后,值得一提的戏剧作品更微乎其微了。清中期以后,随着“雅部”即昆曲的逐渐衰退,“花部”即各种地方戏曲日渐兴盛。但这主要是民间艺人根据以前的剧作或传说故事加以改编来演出,所重的是唱腔与做工,剧本大抵很简陋。 第一节 清初戏曲 清初戏曲保持明末的旺盛势头,有三类作家: 一是吴伟业、尤侗等文化名流以戏曲抒写心意; 二是李渔等专写风情喜剧; 三是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 第一节 清初戏曲 一、吴伟业、尤侗 吴伟业、尤侗的剧作以结合个人身世、借历史素材抒发内心郁闷为主,抒情性较强而不重演出的效果,实际是一种书面文学。 ?二、李玉与“苏州派” 苏州在明代就曾经是戏剧创作与演出的一个中心,到了清初,仍有许多作家在这里活动,形成一个重要的创作群。其中李玉最为著名,他们中的多数人彼此交往密切,常合作写剧,所以有的研究者称之为“苏州派”。 第一节 清初戏曲 李玉号苏门啸侣,吴县(苏州)人。出身微贱,父亲可能是相国申时行家中戏班中曲师。 吴伟业《北词广正谱序》说:“李子元玉,好奇学古士也,其才足以上下千载,其学足以囊括士林。而连厄于有司,晚几得之。仍中副车。甲申以后,绝意仕进。” 焦循《剧说》:“元玉系申相国家人,为申公子所抑,不得应科试,因著传奇以抒其愤。” 1.李玉传奇有三十余种,今存二十余种,早期作品“一人永占”(《一捧雪》、《人曾关》、《永团圆》、《占花魁》)。 《一捧雪》写严世蕃索取莫怀古祖传玉杯“一捧雪”,莫以假的冒充,被汤勤告发,陷之死罪,义仆莫诚代主替死,侍妾雪艳假装愿嫁汤勤将其刺死,最后严氏势败,莫怀古之冤昭雪。戏虽起于一杯,但揭露权奸误国的罪恶,反映明代政治的腐败,寄寓作者爱国之情,鞭挞了汤勤忘恩负义的可耻行径,歌颂家仆莫诚、侍妾雪艳坚持正义,反对邪恶之斗争精神。 李玉 《人兽关》取材《警世通言》里的《桂员外穷途忏悔》,写桂薪家贫时得施济救济而变富,但却不肯救济变穷的施济,因而一家变狗,作品虽宣传因果报应思想,但对忘恩负义的批判,对世态炎凉的描绘,相当深刻。 《永团圆》写江纳嫌长婿蔡文英家贫,逼其退婚。长女兰芳出逃投江,官府判江二女婚之。后遇救,后蔡生得官,二人终成夫妻,作品讽刺江纳嫌贫爱富,并为穷书生出气,情节富于喜剧性。 李玉 《占花魁》由《醒世恒言》中《卖油郎独占花魁》改编,写妓女王美娘被卖油郎秦种的真诚所感动,自行赎身,嫁之,作品把小商人作为正面人物描写,歌颂其对爱情的真挚,反映市民的思想愿望。 李玉 2.后期的代表作《清忠谱》(与毕万候、叶时章、朱素臣和作)。 它根据明天启六年(1626)在苏州爆发的一起市民暴动的史实写成。魏忠贤派厂卫缇骑到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原吏部员外郎周顺昌,引起市民愤怒,以市民颜佩韦、马杰、周文元、杨念如、沈扬五人为首,聚众万人至府衙请愿,遭到缇骑镇压。周顺昌被押至京城,在狱中被害,颜佩韦等五人在苏州被杀,及明思宗即位,魏被黜,此冤才昭雪。张溥《五人墓碑记》、《明史·周顺昌传》都有记载。 “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 “收拾起”指李玉剧作《千钟禄》中《惨睹》的一段唱词“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 “不提防”指洪昇《长生殿》中《弹词》的一段唱词“不提防馀年值乱离”,抒发了明末清初普通人的乱离兴亡之感,在当时广为传唱。 《清忠谱》歌颂以周顺昌为代表的东林党人的正义斗争和崇高精神,表彰颜佩韦等下层市民见义勇为,不畏强暴的高尚品德。 《清忠谱》的主人公周顺昌清廉耿介、忠贞刚直、疾恶如仇,是作家塑造的理想清官和忠臣的形象。他“居官多载,仍“如洗空囊”,住于茅屋,食止菜羹。戏剧写其清以突其忠。 颜佩韦,性情豪爽,嫉恶如仇,行侠仗义,敢作敢当,具有群众领袖的作风和气派,其形象在戏曲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三、李渔 李渔字笠翁,浙江兰溪人。戏曲理论家和喜剧作家。多次应乡试不第,后专从事戏曲创作,并自蓄家伎,到外献艺。今有《笠翁十种曲》(《笠翁传奇十种》):《风筝误》、《怜香伴》、《意中缘》、《玉搔头》、《凰求凤》、《巧团圆》、《蜃中楼》、《奈何天》、《比目鱼》、《慎鸾交》十种剧。 1.《风筝误》 写韩世勋、戚友先与詹淑娟、詹爱娟姊妹的婚姻故事。韩戚为同学,戚清明节放风筝,请韩题诗其上;风筝断线后为近邻才貌双全的詹家二女儿淑娟拾得,并和诗一首,戚生书童讨回风筝,韩生看诗十分欣喜,也作一风筝以戚生名义题诗,故意落入詹家,结果被大女儿丑陋的爱娟拾得,并约他晚间幽会,韩生冒戚生之名赴约,遇丑陋庸俗大女,狼狈逃走。后韩生中状元,由戚生之父作主,与詹家联姻,韩生不愿,詹父以淑娟妻之,直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