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清代戏曲课件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清代戏曲课件1.ppt

第二章 清代戏曲 李玉和《清忠谱》 李渔和《闲情偶寄》 尤侗和其他戏曲作家 昆曲的衰落和花部的兴起 第一节 李玉和《清忠谱》 一、李玉(1591?——1674?) 字玄玉,后为避讳改为元玉。 别号苏门啸侣,江苏吴县人。传奇剧本三十多个。 1、明末作品 一笠庵四种曲:“一人永占” 《一捧雪》 严世蕃 莫怀古 汤勤 莫臣 雪艳娘 《人兽关》据《桂员外穷途忏悔》改编 《永团圆》才子佳人故事 《占花魁》 据《卖油郎独占花魁》改编 二、苏州派 清初以李玉为中心,活动在苏州地区的一批戏曲作家朱素臣、朱良卿、毕万后、叶雉斐等人形成的一个戏曲流派。 较多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题材上大都描写重大的政治斗争或普通市民的生活,突破了“十部传奇九相思”的传统。 注重舞台效果,讲求本色当行。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但是封建道德观念较为浓厚。情节上追求巧合。 1、朱素臣《十五贯》 部分情节来源于宋代话本《错斩崔宁》 熊友兰、熊友蕙 苏戍娟 游葫芦 况青天 2、朱良卿《渔家乐》 邬飞霞反权奸的斗争 三、《清忠谱》 1、作者:李玉著,朱素臣、毕万后、叶雉斐编 2 、思想内容: 暴露了以魏忠贤为首的反动统治集团的祸国殃民的罪恶,歌颂了以周顺昌为代表的东林党人的正义斗争和崇高气节,表彰了颜佩韦等下层人民急公好义、不畏强暴的高贵品质。 3、艺术特点 1)结构紧凑,脉络分明。以周顺昌的斗争为主线,以颜佩韦五义士为首的广大市民的斗争为副线。 2)以“事俱按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将市民斗争的场面有声有色的搬上舞台,是一大创举。 第二节 李渔和《闲情偶寄》 一、李渔的戏曲创作 李渔(1611——1679?) 字笠翁,号湖上笠翁、笠道人。传奇《笠翁十种曲》,短篇小说集《十二楼》, 诗文杂著《一家言》 注重戏曲的娱乐功能。其剧作大多是才子佳人式的风情喜剧。新奇通俗而适合舞台演出,具趣、诙谐的喜剧风格。 《风筝误·尾声》“传奇原来消愁设,费尽杖头歌一阕,何事将钱买哭声,反令变喜成悲咽。惟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吾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 《笠翁十种曲》:《比目鱼》《怜香伴》《奈何天》 《风筝误》韩世勋 戚友先 詹淑娟 詹爱娟 大量运用偶然性、意外性、误会、认错、逆转等手法。 二、《闲情偶寄》 《词曲部》专论戏曲创作 把是否适合场上演出作为戏曲创作的出发点,提出结构第一、词采第二、音律第三、宾白第四、科诨第五、格局第六的创作原则。 结构第一:戒讽刺、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审虚实。 重视戏曲的结构,主张结构严谨,情节紧凑;语言贵浅显,重机趣,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 题材要新奇; 重视科诨的作用。 《演习部》专论戏曲导演、表演 对剧本的选择要“务精”,可作适当的改动,使其“仍其体质,变成丰姿”。要求考虑演员的素质和特长传授表演技艺 第三节 尤侗和其他戏曲作家 一、尤侗 传奇《钧天乐》沈子虚人间应试落第,天界考试中状元 科举制度的腐朽,社会黑白颠倒 杂剧《读离骚》《吊琵琶》《桃花源》《黑白卫》《清平调》 二、吴伟业 传奇《秣陵春》南唐亡国后 徐适和黄展娘的爱情故事 借历史人物随意生发,抒发胸中抑郁牢骚。 杂剧《通天台》《临春阁》 三、万树 传奇“拥双艳三种”《空青石》《念八翻》《风流棒》 追求情节的离奇巧合,思想平庸 第四节 昆曲的衰落和花部的兴起 一、昆曲的衰落 清中叶后,传奇的创作进入了最后的阶段。 昆曲的雅化甚至僵化失去了广大群众,剧作成了纯粹的案头读物; 意识形态方面的专制统治日益强大,也使戏曲的创作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 地方戏的蓬勃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占据了戏曲市场。 二、花雅之争 李斗《扬州画舫录》 “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 本章重点 1、李玉的创作:《一笠庵四种曲》《清忠谱》 2、苏州派的特点 3、李渔的戏曲创作特点 4、李渔的《闲情偶寄》对戏曲理论的贡献 5、《吟风阁杂剧》 6、花雅之争 课外阅读: 李渔《闲情偶寄》 * * 2、入清后其他剧作 《眉山秀》秦少游与苏小妹的爱情故事 《牛头山》岳飞抗金的故事 《千钟禄》(又名《千忠戮》)明代皇室斗争 [倾杯玉芙蓉]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叠叠高山,滚滚长江。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风凄雨带怨长!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长生殿弹词》[一枝花]不提防馀年值乱离,逼拶(za)得歧路遭穷败。受奔波风尘颜面黑,叹衰残霜雪鬓须白。今日个流落天涯,只留得琵琶在。揣羞脸上长街又过短街,那里是高渐离击筑悲歌,倒做了伍子胥吹箫也那乞丐。 四、唐英 《古柏堂曲》十七种 大多据民间戏曲改编 宣扬忠孝节义和因果报应的思想 五、蒋士铨 《红雪楼十二种曲》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