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全电子商务的法制基础初探.doc
安全電子商務的法制基礎初探︰
從資訊安全宏觀角度談我國數位簽章立法方向與原則
熊愛卿*
《摘 要》
本文重在探討我國未來建構數位簽章法制的可能方向和立法原則;不在解決電子商務所面臨的個別法律問題。作者藉由資訊安全需求面、技術面、比較法制面和我國實務面的簡要介紹等,來傳達數位簽章的應用和驗證機制所具備確保電子商務安全的功能以及建立相關法制的重要性。面對應用數位簽章科技所生新興法律問題,作者認為:滿足「資訊安全」需求,應是提供政策決定上的重要考量,並據以指出當前亟應解決的新興問題主要在於(1)承認符合安全要求的數位簽章的法律效力;(2)承認經數位簽章簽署之電子文件的法律效力;(3)關於建構國內安全驗證機制所需考量對CA的管理(非管制)與相關驗證事項的進行。作者最後強調在法制建構前,必須先規劃出我國安全驗證基礎建設的政策和科技藍圖,才能避免日後產生科技或法制面的齟齬。
目 次 壹、前言
貳、安全電子商務的意義與
機制
一、電子商務的概念
二、安全電子商務的基本
需求
三、安全電子商務的關鍵
科技—數位簽章及驗
證機構簡介
制原則
一、安全電子商務的新
興法律問題
二、國際間關係安全電子
商務法制架構的重要
發展
肆、我國建立安全電子商務
一、我國數位簽章驗證機
構與電子商務安全環
境發展現況
二、我國相關法制的(研
究)進展
三、本文的進一步建議
關鍵字︰數位簽章,資訊安全,電子商務,公開鑰匙,祕密鑰匙,密碼學,
數位簽章驗證中心。
Abstract:
Digital signatures , supported by a“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of certification authorities(CAs) and certificate databases , can satisfy the contemporary need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Identification , Confidentiality, Integrity and Non-repudiation , which ensure not only secure electronic commerce but also secure communication on the Internet . This article is aimed at addressing the vision of proposed Taiwan digital signature law and its necessary principles, based on the need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 without discussing the other law issues concerning with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As a consequence , this article also proposes some other important issue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ile building the legal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
Keywords:
digital signature , information security , electronic commerce, public key , private key , cryptography ,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壹、前 言
網際網路自開放商用以來,「電子商務」突然成了新貴,一提到它便令人眼「錢」一亮!霎時間,它似乎就代表著錢潮、代表著機會、也象徵著潛力、競爭力和希望。雖然這些年來經過一番開疆闢土,也有不少先鋒者質疑「牛肉在哪裡」而提醒後來者勿莽撞跟從;然而,前仆後繼的研究和市場調查,卻也不斷翻新著數字,在在說服、刺激著主政者、企業界甚至消費大眾:今天不作好因應準備;明天便要喪失大好機會。
其實人類的交易行為由來已久,而貴為新寵的電子商務卻也不是今天才發生,乃可溯及八○年代電子資料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 )的商務模式。只是,今日的EDI經由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已亟思革新,而向來紙本世界的商務模式(甚至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