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册课时作业题11.doc
4.1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解析】 题干材料中最能体现出作者观点的“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故答案应该是B,即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答案】 B
2.服饰是一种文化,它具备多元性和发展性。下图是近代经过改良的旗袍。最早与旗袍名称相关的民族是( )
A.汉族 B.蒙古族
C.回族 D.满族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旗袍是满族女性传统服装,可以判断最早与旗袍名称相关的民族是满族。
【答案】 D
3.《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C.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注意本题的设问是否定式的。材料中体现的新现象是近代工业文明和西方思想以及近代文化教育的结果,因此A、B、C项可以排除;中国封建制度结束于1949年,因此D项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4.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村子里,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者仍有31人,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这一现象表明( )
A.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出多样化
C.当时北京地区社会风气较为自由
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当时仍有部分人保留传统习俗,这说明了旧习俗的根深蒂固,所以A正确。B、C明显错误。D错在时间上。此时已经是1930年,不能说是辛亥革命(1912年)的影响有限。综上,本题选A。
【答案】 A
5.
近日,一本距今80多年前的青年男女的“情书大全”——《求婚尺牍》吸引了众多网友眼球,“一不尚貌美,但需端正清白;二需先经几度口头谈话,半年或一年,以朋友资格相处,然后方可订婚;三有知识而无旧式闺秀恶习,且非自命不凡,专尚新时者,态度温和,身体健康;四有牺牲及服务社会之精神。”这反映了当时( )
A.传统婚俗受到挑战 B.择偶必须借助传媒
C.新式婚姻蔚然成风 D.女性实现婚姻自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求婚尺牍》的内容来看,可以看出婚姻观念变了,要求婚姻自主,冲击了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俗。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B、C、D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 A
6.“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广大公园,环植四时花木。道平如砥,旁植乔树,郁郁葱葱。微妙之乐,来自空际……烟筒林立,上矗霄汉。吐气成球,漫濛如雾。机声轧轧,声闻于天……未开之民,置身斯境,目眩神迷……曰文明文明,其在是矣”。材料反映出当时部分中国人眼中“文明”的核心是( )
A.近代交通工具
B.近代化的城市生活环境
C.物质生活的近代化
D.近代工业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给出的是近代中国人眼中的“文明”,从材料中“洋楼层叠,大厦云连。建筑宏伟,雕刻优美。电线铁道,纵横如网。汽车马车,往来如梳(梭)……”等等这一系列的工业成果,说明近代中国人眼中的文明是指物质文明。A选项说法片面,交通工具只是物质文明之一;B选项只针对城市而言,也比较片面,D选项与上述选项有相同的问题。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答案】 C
7.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
组号 流行服饰 流行语 阅读 文娱形式 A 列宁装 最可爱的人 苏联小说 扭秧歌 B 军装 破“四旧” 毛选 学唱样板戏 C 中山装 “时间就是金钱” 古典文学 看电视剧 D 唐装 上网 时装杂志 跳交谊舞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蓝、绿、黑、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学样板戏、破四旧都是“文革”时期特征。改革开放以后,式样、花色等都多样化了。因此A符合新中国成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