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十九讲 对象与特征 (2014·雅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建筑的情态(节选) ①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②“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有情思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这一情结,以美丽的庭院做背影;但反过来说,这个庭院因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③“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阒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存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④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相传这个小院就是依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意象出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1.(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从说明顺序来看,全文采用了________顺序。 (2)选文第①段主要说明中国建筑情态美中的__________美。 2.下列不是针对“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 A.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D.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答案】1.(1)建筑的情态 逻辑 (2)建筑形象(或形象) 2.C 1.(1)说明对象由题目可得知,说明顺序用排除法。 (2)由文中第②段过渡句“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可得知。 2.C项这句诗是说明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具有诗化、情态化的特征,主要针对的是建筑形象美。 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中考主要考:①判断说明对象;②找中心句;③理解说明的内容;④概括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一、找准说明对象: 1.首先,要区分说明文的类型。 从说明对象上分,说明文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介绍事物形体特征的事物说明文,二是介绍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等科学知识的事理说明文。 2.其次,找说明对象。 (1)事物说明文中事物本身就是说明对象,往往可以从题目中或开头找出来。 (2)事理说明文中的说明对象不能只看题目,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 经思考分析后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的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这就要分析文章开头、结尾的总结句,要分析每段(层)的中心句,抓关键词。值得注意的是,整篇文章有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千万不要把局部的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 二、概括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1.找中心句或连接词。 中心句往往有很强的概括性,它或提示下文说明要点,或归纳上文的内容。有的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就包含在中心句中。文章的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如果是段落的中心句则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有时还可以根据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来找。 2.概括、提炼、归纳。 有时文中没有明显交代事物的特征,有时交代的特征只是表面而非本质的,就需要用概括、提炼的方法来归纳事物的特征。 三、概括说明的内容: 概括说明内容就是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的过程。在说明文中作者介绍的内容可能涉及多个方面,我们在阅读时,要思路清晰,根据题干的要求迅速捕捉到我们需要的信息。 1.如果有中心句,可以直接摘录中心句。 2.如果文段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可以把这几层意思联结在一起。 3.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短语或句子,可以把这几个要点归纳在一起。 实战演练,请在15分钟内完成以下考题!(共30分) 一、(2015·泸州)阅读下文,完成练习。(10分) 想象一下,你的汽车不会排放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文档评论(0)